|
天路骑行——G318时间:2020-05-09 不仅仅是一次旅行前言那一日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天空中洁白的仙鹤 请将你的双翅借我 我不往远处去飞 只到理塘就回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听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瞬 我飞羽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只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 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仓央嘉措 ———————— 仓央嘉措(1683—1706年),15岁坐床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24岁因教派斗争被废除,在押解途中圆寂。仓央嘉措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为什么想去西藏 每次看见藏民对神山圣湖的顶礼膜拜,心灵都十分震撼。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信仰的虔诚之意,都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都市人最为缺少的。电视中常出现这样的的镜头:藏族老阿妈一边诵经一边吃力的转动一个硕大无比的转经筒,虽满面风尘、衣衫破旧,但歌声却低缓深沉、直透心魄,那一瞬间莫名感动。若论物质生活,我要强过她,但她内心肯定比我幸福皆因她心中有一个安详平和的世界。明心见性,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虫草收获的季节,当地的藏族同胞会拎着市值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虫草,就像拎着一袋子羊毛,或者一两斤土豆,来到集镇寻找买主。尽管这袋东西能给他们换来汽车、房子,换来高品质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欣喜若狂。同样,如果来年颗粒无收,他们也不会顿足难过。生而平凡,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无挂碍,无挂碍处,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一切都只为满足基本的生活即可,没有金钱和物质财富的过多羁绊,他们才是自己灵魂的真正主人,自在逍遥。 当藏饰文玩风靡全国,当世俗的人们热衷于品评那些天珠、蜜蜡、青金、砗磲等等的年代、品相这些外在特征的时候,已然忘却了这些法器原本的诵经持咒计数的内在作用。我唯有一声轻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藏族同胞持着一串并不怎么精致、甚至非常粗劣的佛珠,做着永世的修行。恰恰是这种遵从本源、崇尚自然的追求,让他们的生命和风儿一样轻盈、像云儿一样飘逸。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飞翔? 再陌生的相遇,懵懂孩童会给你一个纯真的笑,耄耋老人会给你一个慈祥的笑,羞涩少女会给你一个明媚的笑,粗壮汉子会给你一个爽朗的笑。笑容各有不同,却由内而外,带着温暖而有力度。突然无比羡慕他们,我们只是过客,只能在这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驻足小憩,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读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又多一个想去西藏的理由,他动人的诗句让我沉溺于对西藏的憧憬中。在这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爱情仿佛也会变得纯粹起来。 为什么想去西藏?因为那里离云彩最近,因为那里的天最纯净;因为那里离我最远,是我给自己许下的一个诺言。为什么想去西藏?因为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因为虔诚的磕着等身长头的信徒,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雪莲花和最纯粹的信仰。 对于信藏传佛教的人,那里是圣地,选择西藏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走在街头,深入寺庙,你会自然的融入其中,变得心无杂念。蓝天、白云、神山、圣湖、藏民、喇嘛,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你会觉得生活其实很简单。面对人生的起伏,他们精神上的平静,内心中的安详,就像纳木措镜子一般的湖面波澜不兴。 人们向往西藏,向往那最纯洁,最神圣,最壮丽,最辽阔的土地。走进西藏,走进这片高地的最深处,你才会发现,她最大的魅力不是巍峨的雪山,不是辽阔的草原,也不是圣洁的湖泊,而是诗一样迷人、歌一样悠扬、酒一样醇香的生命景象。 西藏,没有喧嚣的闹市,只有那一片最自然的美景。西藏是一片充满灵性的土地,几乎每座高山,每条河流都被赋予神性。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西藏有着这么壮美的地域,亲临圣湖的一刹,心里才明白自己来这里竟是冥冥中早已注定。人们追随的也并不是西藏本身,而是西藏能带给人们的那种希望,那种可以明净人的灵魂的希望! 为什么要去西藏?只有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为什么骑行318国道 G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樟木中尼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国道,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前行,简称318。 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世所罕见。从海平面的长江口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从中国地势的第三阶梯到第一阶梯;从平原到盆地、高原;从丘陵到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从淡水湖到咸水湖;从雨林到灌丛、草原、荒漠……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 这条路还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从浙江河姆渡7000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诺遗址的小米;从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青铜;从周庄、同里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楼;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东西汉藏、南北羌彝,无分尊卑、多元一体。 这是“中国的景观大道”,这是“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这世上值得我们不畏艰辛和磨砺去面对的路真心不多,走上了这条名叫318国道的路,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朝圣者般的孤独”。你沿途会遇见无数在这路上匆匆奔碌的身影:有徒步的朝圣者、骑单车进藏的真汉子、各种机动车驾驶人……这条路虽然很长,但是却阻挡不了执着前进的脚步。 作为在北纬30度地区为数不多的大通道,它连接了中国最多省份的公路,也因为其自然景观的丰富多彩而被称为中国的景观大道。在2006年第10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对于318国道作了全面而深入地介绍。 2006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 通往西藏的道路有8条,但是318国道最具有挑战和最令人神往。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旅行爱好者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这条国道进行着自己的体验。川藏线(成都-拉萨),是318国道最精华的部分,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段路。所以,骑行者多数都是从成都出发骑到拉萨,人们谈起骑行318也多数指从成都到拉萨。也有时间充裕的人从上海出发,一直骑到318国道的终点——西藏樟木中尼友谊桥。 钟情于318国道,除了它是中国的景观大道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它经过我的家乡——湖北恩施。它是我当初走出恩施求学的必经之路,来往于318国道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道上留下了我苦涩的青春年华。每当回想起走在318国道上的那些日子,都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如今,我又工作和生活在318国道的起点——上海。沿318国道一路向东走出大山代表了一种新的旅程和梦想。如今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除了挑战自己外,主要是对逐渐模糊往事的回忆,再次激活当初奋斗历程中的勇气和毅力,而不在灯红酒绿浮躁繁华的大都市中快速迷失自己。 这是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它就像人生一样,也许越艰难,就越单纯,越美丽。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序曲 9月6日 成都 海拔512米 不知自己何时迷上西藏,看藏区的照片,听藏区的歌,了解藏区的风土人情。渴望西藏已久,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两个月前突然决定骑行到西藏,我的第一次西藏行竟然会是这种方式,远远超出我的预料!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准备,今天真正开始我的西藏行。即将踏上洗礼灵魂的旅程,虽然昨天以前心里一直很平静,但真要出发了,心情还是有些激动。 闹钟定在早上4点40分,4点30分就醒了,冥冥之中让我准时自然醒来。迎着黎明的曙光,老婆送我去浦东机场,然后她就在机场等待,接回上海的女儿。今天是个很特殊的日子:我开启西藏之旅,5岁宝贝女儿从大连回上海,晚上老婆出差白俄罗斯,一家三口各奔东西。感谢国航很顺利地让我托运了自行车,之前的很多顾虑顿时烟消云散。 翻开背包拿出相机,却发现相机电池不见了,这不要我的命啊!早上离家前我还特意检查过,怎么就不见了呢?心情顿时郁闷,突然想起要翻一下自行车托包,原来电池放在托包里。小插曲但是提醒我这趟旅行一定要注意安全,为了我的宝贝女儿我一定要平安归来。 候机的时候请一哥儿们帮我拍照,居然不给我拍,心想还有不愿帮忙的人。失望地走开,过了一会,小伙突然过来说:刚才你是否想让我给你拍照?难道我是求合影的么?可能是我说话声音有些轻他没听清楚;也可能是他正沉迷于手机游戏。不过,他还是帮我拍了照,定格了珍贵的瞬间,十分感谢!大致是女儿的航班降落的同一时间登机。飞机滑动时,望着窗外,有些泪眼蒙蒙!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拍照纪念 到达成都,天空灰蒙蒙,雾霾无处不在。成都有历史、有文化,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不过这次没时间也没心思玩。出机场时,恰好遇到一大群美女举着各式各样的牌子迎接姚晨,不知是不是那个影星“大嘴姚”。我的自行车较宽刚好形成一个美女通道,受宠若惊。 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坐机场大巴1号线直接到市区,终点站是岷江饭店。计划下车后打车去红牌楼美利达专卖店装车,结果出租车都因为自行车太宽而拒载。只好另想办法,打听到附近就有自行车修理店。于是背着双肩包,扛着托包,搬着自行车走了50米左右就到了位于指挥路上的修理店。师傅姓全,很专业地和我一起把车装好。收费10元,性价比很高,帮我省了至少70元出租车费。这次旅行一切从简,节省每一笔开支。 中午在一家小店吃了回锅肉盖浇饭,就直接找酒店,问了几家都不便宜,最后决定去九龙鼎青年旅社。很多走318的人到成都都住在那里,旅社离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很近——骑行318的人都从这里出发。约定俗成,都感觉从武侯祠出发是最完美的。房费是50元4人间,45元6人间上下铺,就上下铺吧,第一次住青旅也算是体验一回,没想到从此喜欢上青旅。一进门感觉很奇葩:两个大男人白天关在屋里睡觉! 传统中国特色的九龙鼎青年旅社 果然入住旅社的人都是走318的:搭车、徒步、骑行、自驾……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广西小伙小覃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队伍,他决定跟我们一起同行。 第一站 9月7日 雅安 海拔641米今天行程155公里。 早上3点醒后就一直没睡着,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5点钟我们早已整理好行装准备出发。我与小覃想到外面吃早餐,这个幸福的城市还在睡眠状态中,大街上的小吃店都紧闭着,转了几条街道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卖饼的小摊。 骑行318的人都应该知道武侯祠就是起点,出发前大家都要在这里集中,拍照纪念。7点20分左右,我们4人结伴出发,意味着真正开始了天路之旅。一直在城市中穿行总陷在问路的尴尬中,就算是搭上GPS,也走得晕头转向。最后总结出经验,兜不出来的时候还是得问人,而且要问两个以上来确定,否则走错了路那就苦不堪言,会浪费很多时间。费了很大周折才转出城区,刚出城就遇到一对父子俩骑行318,孩子大概十五岁左右。估计是父亲要考验一下年轻的儿子:让他体验一路的艰辛,磨练他的心智希望他日后能有所出息。好样的,加油吧! 我们是4人骑行小团队:小李85年生、小杜87年生、小覃92年生。 今天是骑行的第一天,路上除了新农村改造完毕的美丽川西民居,没有特别风景。一马平川,路况良好,林荫大道,你都怀疑是不是骑在318上。我们一路狂奔77公里到邛崃县,决定在这里吃午饭,然后下午直达雅安。 第一顿丰盛的午餐,没想到这是以后20多天的奢望午饭后小憩 出邛崃县城不久就是一个小上坡,这是318上的第一个小坡,坡度不大距离也不长,稍微用力就上去了。听说有人就此打道回府,真不知道当初他为啥要决定骑行318,这么点困难都不能战胜。 爬上坡后地势较平坦,公路在山丘上起伏。经过“世界名酒文化走廊”时酒香扑鼻,这是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卖酒的地方,也是现在全国大部分白酒的原料酒生产基地,酒已经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途经猕猴桃生产基地,公路旁随处可见卖猕猴桃的简易棚子,农民一箱一篮的装着,期盼着路人购买。农民每挣一分钱都不容易,产品如何及时销售完也许是他们最头疼的事了。 再骑行15公里左右,到达名山县城。雨雾缭绕的蒙顶山,漫山遍野的茶园,一栋栋新房散落在山里。“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指的就是这一代的茶叶。 ———————— ☆卓文君(前175-前121),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烟雨蒙蒙中的茶园 雅安地处青藏高原南麓,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这里是川西盆地著名的雨城,一年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会下雨,这就是“雅雨”的来历。相传当年女娲补天的最后一道裂缝就在这里,当她补完天后,翩然而去时却将追随她的一帮青衣女弟子遗忘在这里,久而久子这些青衣女子便幻化为游曳于绿水红石之间的“雅鱼”。在当地人的概念里,雅安雨水勤密、日照适中,雅安女子大多皮肤白皙细腻,容貌姣好。这就是雅雨、雅鱼、雅女“雅安三雅”的来历。 进入雅安果然不出意料地下起了大雨,天空灰蒙蒙又快黑了,能见度很低,路面湿滑,一路下坡不敢大意。结果还是在雅安城区摔了一跤,幸好不严重,人、车和相机都没事,爬起来继续前行。晚上8点才赶到位于一个小山窝里的东升竹庄客栈。 简易实用的竹庄客栈 入住客栈的人全是进藏的:搭车、徒步、骑行、自驾……如果你不是进藏的都不好意思住在这里,当然也不会住这里,这里的环境和条件他们不能接受。简易的餐厅贴满五湖四海进藏人的留言、标识和锦旗。各式各样的俱乐部,五花八门的豪言壮语,这里号称318第一站。见到这种场景,顿时心潮澎湃,斗志昂扬,跃跃欲试。 留言墙—318上一 餐厅五花八门的标识 竹庄的生意太好了,服务员基本上忙不过来。最旺的每年7月、8月,能找到一个床位就算幸运。饭菜一般,还有些凉但便宜并管吃饱。老板叫情商哥——318上的名人。8点30分,他准时讲解318最新路况和进藏注意事项。这对初次进藏的人来说十分必要,我的瑞士军刀不敢带快递回去。客栈有洗衣机,明显是使用频率极高,虽然破旧但能用。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没有洗衣机,衣服洗了就没法脱水,否则就不容易干。这里还有烘干房,考虑很周全,房内挂满了鞋和衣服。还提供据说应对高原反应的良药———高原安,25元一盒并送头疼药。一个车棚整齐的摆放着30多辆自行车,看到这场面,你很难抑制住内心的激动。 客栈车棚一角 总之,来到这里,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全力以赴走318进入西藏!九点多吃完晚饭的时候,还不断有追寻西藏梦想的人入住。 排队洗衣服送到烤房,很晚才上床。客栈是简易木板房,隔音不好,隔壁房间的呼噜声已经此起彼伏,今晚又估计睡不好。客栈一切都是那么简陋,但绝对给进藏的人一个温暖的停靠站:住宿吃饭便宜有热水洗澡,有勉强能用的洗衣机,还有快递服务,路况信息和援助设施。 第二站 9月8日 新沟 海拔1330米今天行程87公里,全程缓上坡。 闹钟定在6点结果5点就醒了,再也没有睡意,于是起床在黑夜里开始轻轻整理东西。6点钟大家都陆续起床,寂静一晚的客栈开始热闹而忙碌起来。 即将真正踏上旅程 托包服务 今天估计有40人左右从这里出发,大家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纷纷摆着各种pose留影纪念,很多人还和情商哥留影。由于路况不是很好,据说有些地方路面太窄推车都难通过,所以有很多人都把托包用下一接待站老板的小汽车托运走,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把托包托运。 冒着零星细雨出雅安城区的时候,不知什么缘故心情激动,泪流满面。是为即将面临的慢慢征程,还是为自己超越凡人的壮举?不清楚,也不想明白。沿着美丽的青衣江慢慢开始爬坡,在两边高山的夹逼下蜿蜒前行,由于重车较多,很多路段的路面很乱。今天开始真正进入山区,风景也越来越漂亮。 318伴河而上 山谷逐渐奇险 在K2767附近车胎被扎,换好备胎确没有打气筒:气筒放在托包里托运走了!我几乎在整个大部队的最后,急死我了。打听几个路过的骑行朋友,都没有带气筒。其中一个告诉我,说后面一个朋友带有气筒。有一个骑行人路过的时候我招呼得有些犹豫,已经过去了又在上坡不好意思让别人停下来,后来判定可能就是他带有气筒。这件事提醒我,如果你需要帮助,就一定坚决地大声表明,错过就没有机会。 苦等有打气筒的人 川西民居依山而建 我只好坐在路边等,接近一个小时都没有骑行的路过,打听几个拖拉机师傅都没有气筒。在大车路过时扬起的灰尘中,我几乎绝望,并做好搭车的准备———出发前,我就决定这次骑行不搭车不推车,骑行到底!焦虑的等待中一个独自骑行的兄弟(安徽人小刘,后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骑行)带了气筒,打好气后继续前行。感动的是同伴小李在前面等我接近一个小时。 中午11点到达天全县,小城街道狭窄,但人来人往很是繁忙。为节约时间,经商定午餐吃馄饨。从天全县出发,路况开始很乱,坡程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吃力。同伴跑得很快,远远的在前面。刚吃饭不能用猛力,因此我骑得慢,落在队伍的最后。昨晚没来得急洗车,泥巴石子太多把变速器卡住了,我不敢轻易用力调整车,幸好另外队伍的一个朋友帮我解决难题,并告诉我每晚要洗链条,上润滑油,十分感谢! 下午快到新沟前,终于看到了南方“茶马古道”,在古老的建筑与群山之间,仿佛能看到一支远去的马队的背影,它们驮着茶砖和盐巴,一路铃铛向西而去,奔向雪域高原…… 茶马古道纪念碑 废弃的钢架桥 一口气骑行20公里左右胎又被扎了,刚好路边有一户人家,于是干脆坐下来休息,喝点水吃点东西。仔细检查车胎,原来是前面扎破胎的玻璃渣没去掉,很快就把新胎扎破了。同样一个问题:没有气筒!打听房主,家里没有气筒,说在前面一个小卖部有,于是推着车到不远的小卖部借了气筒打好气就上路。经过这两次扎胎的教训,让我深深地感到打气筒的重要性,没有它一旦车胎被扎破你就寸步难行,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忘记随身带气筒。 就在这里遇上乌鲁木齐人小何(后陪伴我一直到拉萨),算是奇葩:车没货架包背着,不带备胎和修车工具,不带厚衣服,没挡泥板,没脚撑,不带药,不带水壶,不带厚鞋,穿一双凉鞋就上路了。我心里想:到底是年轻人有闯劲有勇气,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轻装上阵,说走就走。 出发前就一直纠结:到底带不带单反相机,最终决定还是带。今天开始感觉到相机的沉重,谁让我喜欢摄影,又想对本次骑行留下值得纪念的照片呢? 傍晚7点左右,终于到达位于二郎山山腰的新沟小镇,因为“川藏经济”,已经诞生了无数家家庭旅馆。入住新沟二郎山一号客栈,住这里的大部分都是骑行和徒步的人,如果骑摩托车或者自驾者都会翻过二郎山而不会在这里停留。之所以要赶到这里,就是第二天翻越二郎山轻松得多,如果从山脚出发翻山则要困难很多。以后的行程大致都是这么安排:第一天拼命赶到山腰,第二天上午翻山就相对容易。大部队早已经到达,有的已经吃好晚饭。 二郎山下第一村 清洗干净的自行车 检查车况,冲洗链条,擦干上好链条油,这是后来每天到达接待站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然后才是洗澡洗衣服,最后才是吃饭。车棚里已经整齐地放满清洗干净的车,每一个接待站都专门停放自行车的车棚,一般酒店不能提供,接待站还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保证车不被偷走。 8点吃晚饭,今天是2014年中秋节。怎么也没料到今年中秋在这寂静的深山里度过,我把昨天买的月饼拿出来分享,大家都很开心,以茶代酒为顺利通过首次考验举杯庆贺。今年中秋节一家三口在三个不同地方,外面的天空没有月亮。 第三站 9月9日 泸定 海拔1330米今天行程57公里:18公里上坡,39公里下坡。 昨晚到新沟打听入住客栈的地址时才清楚新沟几家客栈是轮流接待,接待站对于318的骑行人来说真的很好,住宿、吃饭便宜,关键是能提供一般大酒店没有的自行车停车、洗车、修车等服务。另外,大一些的酒店一般都在地势较低的城镇,如果住在那里不利于第二天的翻山骑行,那样行程更辛苦,对体力要求更高。 室外寂静得让人心慌,只能听到小虫子的鸣叫。早上6点20分天才蒙蒙亮,大家陆续起床。老板娘一个人做早餐忙不过来,为早点吃上早餐于是我们自己动手炒饭。 八点出发,盘山上坡,路况很不给力。由于在修路,路面坑坑洼洼,随处是烂泥和乱石子。天空飘着朦胧细雨,雨虽然不大,但时间长了也会淋湿,于是不得不穿上厚厚的雨衣。雨雾缭绕,天空阴沉,看不清山头。慢慢骑行,坚持不推车,累了就原地休息一会。雨衣内的骑行服全部汗湿,开始体会到318的艰辛,这是对体力和毅力的考验。有的路段是上下单向通行,所以要随时注意来往的大车。托着20多公斤的行李,连续18公里的上坡,以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一步一步地爬着,侃侃☆那纯净柔美富有穿透力的歌声指引我全身心集中到骑行上,彻底忘记都市里的所有一切。 ————————— ☆侃侃(1979-),女歌手,歌声纯静柔美。 雨中骑行 二郎山隧道 中午11点35分终于到达二郎山隧道口。上世纪中为进军西藏,解放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318国道近2000公里的路程,克服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牺牲许多解放军战士,最后胜利完成任务,保证川藏公路的贯通。为歌颂解放军的伟大功绩,发扬解放军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还在工程进行阶段,艺术家就创作了歌唱二郎山的歌曲,传遍大江南北。当时那个年代,没有人不会唱这首歌。 眼前的二郎山隧道是1999年才贯通,它是318上目前唯一有灯的隧道,最神奇的是它像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山这边阴雨绵绵、雾蒙阵阵;但一出隧道就豁然开朗,艳阳高照,蓝天白云。高原地貌立即映入眼帘,植被立即变成典型高原草甸风格,仿佛一下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二郎山就是地理意义上的汉藏分界线,翻过二郎山就意味着进入藏区。 接下来就是连续30多公里的下坡,大家都很兴奋,不断拍照留念,为翻越318上第一座高山二郎山(海拔3437米)欢呼。每年五月,大小杜鹃盛开,红、蓝、紫、白交相辉映,不时飞来飞去的彩蝶使她更加绚丽多彩。对面冰峰层叠,为上古冰川的尾端,庄严、静穆、沉吟不语,悬崖下就是著名的大渡河,就像一条白带飘在山谷。伴随着欢快的桑巴歌曲一路而下,下午3点左右到达红色之城——泸定。 远眺大渡河边的泸定县城 泸定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川西高山深陷峡谷区域。这座红色县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年红军“万里长征”抢夺过河的铁索桥☆是泸定必去的地方,泸定桥在中国的现代史上留下了辉煌一笔。 —————————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红军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桥夺下桥头,与其他部队一起占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大渡河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宽阔的大渡河 泸定铁索桥 虽然没有当年战争的硝烟,但到这里总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县城不大,布置在河两岸。泸定桥对外地人收费,作为大众交通工具而仅仅对外地人收费,可以体会到当地政府的胸怀、眼界和困境。 泸定桥头牌坊 桥头广场是泸定县城的中心,县城平地不多,广场也就成为县城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傍晚时分,音乐响起,约300人左右跳起了广场舞,队形整齐,动作统一,边跳边唱,欢歌笑语,许多游客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当年的硝烟已经是尘封历史,大渡河两岸如今是那么的平静、祥和、安稳。 今天爬不太高的二郎山就已经感觉到所带东西沉重,回客栈后坚决快递回去5公斤一些使用频率不高的衣服以减轻行李重量。 第四站 9月10日 康定 海拔2395米今天行程51公里,全程缓上坡。 客栈就在大渡河岸边,还不适应湍急的河水声,晚上醒了几次。7点20分出发,膝盖有些酸疼,调高座椅适应一会就好很多。城边是一个中型水电站,大坝把湍急的大渡河拦成一个宽阔而平静的湖泊。过桥到对岸不久就开始上坡,通过一个不太长的无灯隧道。路边开始出现经幡与佛塔,顿时感觉气氛与昨天不一样,内心告诉自己已经踏入那片神秘的土地。心灵被某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使我专注于骑行而不在意周围的一切。9点多阳光照射进山谷,充满质感、铿锵有力地落在肩头上,就像炽热的亲人的双手抚摸着你。在阳光里、在沿着大渡河的路上、在路边的青草野花地里,我被某种幸福感动着……) 泸定城边中型水电站 水电站纪念碑 在水电站的高原湖泊侧上上下下行走,邻近下瓦斯,到达平路与上坡路的转折点,也是告别大渡河的地方。折多河与大渡河在瓦斯沟汇合,沿着折多河往上行走,坡度越来越大,海拔也越来越高,318真正的挑战从这里开始! 阳光十分毒辣,直射到身上感觉燥热,但是一遇到阴影立刻感觉阴凉,冷热界面十分明显。一冷一热,加上山谷里有风,很容易感冒;318上骑行,如果感冒就只能放弃而前功尽弃,所以我一直格外小心。路旁不时有藏民卖水果,偶尔还有散落的藏民小村庄,骑行起来也不觉得寂寞。 大渡河湖边的民寨 一路的干粮 沿路水果品种居然不少并且味道不错,民居房前屋后的空地都种着各种水果树,路旁种植很多花椒树,强烈的阳光把花椒种子晒得通红。没有更多时间欣赏风景,除了停下来吃点干粮就是一心赶路。进入藏区,宁可早出发早到目的地也不要夜骑,这是318骑行的约定俗成。一路推车的人很多,我坚持不搭车不推车不托包,下午三点半到达康定———四川甘孜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 318在峡谷中穿行 我们住进一个家庭旅馆,就是普通居民把几间房间腾出来,每个房间放4张小床对外经营。可以感觉出每年行走318国道的人不少,为沿线的居民带来了外面世界的视野,也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也许是稍微有些高原反应,感觉有些疲劳,大腿肌肉有些酸疼。气温明显降低很多,风吹在身上感觉很冷,于是穿上冲锋衣,躺在床上休息。5点钟到城里逛逛顺便找吃晚饭的地方,菜市场蔬菜和水果很丰富,本地产和外地产的都有。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影响覆盖面十分广,便捷的物流服务快速给当地居民带来外地的产品。 当地不知名野生水果 鲜艳的野生花椒 诱人的仙人掌果实 新鲜野生蘑菇 坡度较大的折多河从康定城区穿过,来自折多山融化的雪水清澈而湍急。折多河与雅拉河在康定县城汇合,整个县城布局也是围绕它们来做文章。 茶马古道纪念雕塑 康定县城一角 康定是四川甘孜自治州的首府,也是康定情歌的故乡、茶马古道的重镇、锅庄文化的发祥地。一座跑马山,名扬海内外;一首溜溜曲,醉了天下人。 藏式建筑依河而建 折多河穿城而过 山头的佛像彩画 一桥跨越折多河 康定县城不大,主要布置在折多河的两岸,拥挤但繁华,道路不宽,交通管理很严格。商业丰富齐全,可以说应有尽有,跟大都市没有区别。如果不是藏民风格的建筑和色彩,感觉不到已经离大都市很遥远了。 老阿妈在诉说着什么? 折多河夜景 声势浩大的广场舞 夜色中的折多河两岸十分漂亮,各种霓虹灯在清新空气中伴着河水声闪烁着。这里也有广场舞,跳舞的人比泸定更多,有专门的民族风情舞表演,依然有特警执勤。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洋溢着满脸笑容。那首经久流传的老情歌《康定情歌》吸引无数五湖四海的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寻梦、疗伤…… 第五站 9月11日 新都桥 海拔3630米今天行程86公里:40公里上坡,46公里下坡。 小覃和小杜膝盖受伤不能坚持,他们直接搭车到新都桥。乌鲁木齐小何和独行者小刘加入我们,依然保持4人团队。 清晨山头的月亮 早上六点起床,天还没有亮。康定的街灯还没有完全熄灭,我们就悄悄地离开客栈上路,不敢有太大的动静,怕吵醒了这座安宁的小城。今天是一场硬仗,我们要翻越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折多山。 出城就见康定城背后的雪山,向几个藏民打听雪山的名字,他们都不知道,后来一个藏民说了个名字也没完全听懂,大概叫鱼泉雪山,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阳光明媚,风景怡人,山峰上的雪清晰可见,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植被密集茂盛,一路上与冰清玉洁的雪山相伴,让人神清气爽。 梦幻之路 经幡在雪山前飘扬 坚持不推行,为保持体力和避免受伤,始终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咬牙慢慢爬行,这个速度刚好感觉没有用力骑。这次目标是骑行到底而不是追求骑行的速度,不得不从长计议,累了就原地休息。遇见13人徒步团队,背着行囊漫步在路上,一路说笑,神情远没有骑行人那么凝重。如果有时间徒步也是不错的经历,能更深刻体验到征服318国道的种种遭遇和艰辛。 路面十分平整,很难想象,高原地带的公路路况比大城市的很多道路还要好,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道路施工及养护技术都已十分先进。公路盘山而上,一个弯又一个弯。到折多塘的时候是上午十点半,很多人就在此停留不走了。我心里还想:这么早就不走了,不就是21公里路程吗?后来证明我绝对轻视了这21公里上坡路。我们的行程安排是继续前行,所以在折多塘没有停留许久就出发。 真正折磨人的行程开始,盘山而上的山路,不断提升的海拔,你不得不减慢骑行的速度,你不得不克服高原反应,如坚守诺言就不得不埋头骑行。休息时回头望望迂回曲折的盘山公路,内心感受十分复杂,选择骑行究竟图什么?世上的道路千万条,又何必钟情于318国道?很多骑行者就在此段路动摇,放弃了318的骑行之旅,也有很多人选择推行或搭车到垭口。下午2点钟的时候达到海拔3600米的高度,坡度越来越陡,随着海拔的提高每前行一步都很困难,大概骑行不到一公里就要休息调整。随着海拔的不断提高,山上的植被越来越少,典型的高原草甸植被风格越来越明显。 席地而坐啃大饼 折多山是318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每年只有6、7、8月不下雪。“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折多山的盘山公路来回盘绕就象“多”一样,拐了一个弯还是一个弯,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折多山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折多山以东是植被茂密的山区,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折多山,就正式进入康巴地区——真正的藏区,居民以藏民为主,衣食住行都是传统的藏族风格。 折多山是318上12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的第一座,这也是318上的一个坎:无论你坐车还是骑行,翻过这坐山如果没有高原反应,以后的行程就基本上不会有高原反应了。在山顶的观景台,可以眺望“蜀山之王”贡嘎雪山。无尽的折,无尽的弯,不停地骑,骑到后面几乎流泪。难道真是坊间戏说的“折磨死很多人的山吗?” 下午5点半,我们终于爬到折多山口垭口。40公里的上坡路海拔提升1800多米,用了9个半小时,后半程21公里用了近7个小时。终于征服第一座高山,所有骑行人都十分兴奋。站在山头,回望骑过的山路,没有人不激动,没有人不自豪。不仅因为征服高山,而且因为更贴近了那片蓝天。 318国道盘山而上 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耀眼的积雪,飘荡的经幡,忍不住大声呐喊。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在此停留,以各种方式留影纪念。远处山头用中、英、藏写着:康定情歌。朝霞送你走,晚霞迎你归。都说只要过折多山,以后就没那么难了。坚信我人生的路以后也会越走越有滋味,遇到挫折就想想折多山。 伸向云端 白云下经幡飘扬 垭口的白塔与经幡 318国道迂回而上 不断有过路游客对我们说,你们真是太牛了,这里是高原啊!越野车都有些缺氧上不来,坐车都喘气喘的不行,你们还骑自行车?骑到哪里啊?我们都很淡定的回答:拉萨!他们多数都无语了。在四川境内一直都有人问我们去哪里?我们说拉萨,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在西藏境内就没人问这个了,都知道我们要去拉萨,只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说成都,他们简直不敢相信。 山头中英藏文的康定情歌 雪雾笼罩下的318 6点我们出发向新都桥前进,防止体力消耗过大时被吹感冒,在山顶就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用三层围巾盖住鼻子,用护膝把膝盖护住。事实证明我的措施正确,下山车速很快,在30至50公里每小时之间,风很大吹在身上感到很凉,几次差点被吹倒。 通向圣地 康定机场指示牌 下了折多山,看见田中劳作的妇女直起腰来,向我们招手喊道:扎西德勒!我也回答:扎西德勒!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藏族人给我们打招呼,此刻的场景真如一副美丽的画卷,我陶醉在其中。 路在雪山脚下 河水相伴的藏族村寨 宁静的藏式小村 夜幕邻近的藏式村庄 石头砌成的房子,粗犷古朴,外墙不粉刷,完全是石头的自然颜色,只在门楣和窗户上加以装饰,整个房屋在绿草与青山的背景下十分协调大方。游牧民族即使是定居也把房屋修得很分散,周围绿草野花一副田园风光。风景越来越漂亮,颜色艳丽的藏居、满山坡的牛羊、大片的草地和金黄的青稞、藏式的佛塔,恰到好处地点缀着河谷周围。我停下拍照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虽然不是最美的深秋,但在大都市难以一见的异域风景还是很吸引人,我又落在了队伍的最后面。实在太美了,有些舍不得往前骑。 还没到新都桥天彻底黑了,两位同伴已经赶到客栈。7点左右下起了雨,气温骤然下降,明显感觉到寒冷,好在路程不是很远,在飘着细雨的夜色中赶到行者驿栈时已经是晚上8点。同伴已经订好房间在等我吃饭,他们帮我把东西拿下直接去吃饭。很令人感动,感谢他们的等待,正是一路有同伴的鼓励和等候,前行的信心就倍增,就不能轻易放弃。 今天体力消耗太大,明显感觉有些头晕脑胀。虽然有些高原反应,但不是很严重,因为海拔提升太快,属于正常反应。吃晚饭的时候,遇到另外一个年轻小伙在这里已经休息三天,严重高反:感冒、发烧、呕吐。他明天还要休息一天,再看身体情况是否前行。每一个踏上318的人都不会轻易放弃。 今天是骑行以来最艰难的一天,不推车不托包骑行爬完折多山,最终战胜自我,完成一次挑战。很多骑行的人在折多山,要么推行,要么搭车,要么就放弃了。我和小李决定明天在此休整一天,顺便拍一些照片,新都桥是“摄影家的天堂”。 9月12日 新都桥 昨晚是这几天来睡得最好的一晚,6点左右醒来,外面倾盆大雨,雨点有力地打在房顶。正式地吃了一顿早餐,馒头加稀饭,有点咸菜,简单清淡。大雨说停就停,转眼云散雨收,一片阳光明媚,这就是神奇的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高原雨。 突然一抹淡红的朝霞拨开云雾,群山之上,云海之间,神秘、圣洁的贡嘎雪山孤傲地凸显在眼前,在视觉的盛宴之中我被震撼的目瞪口呆!在清晨的冷辉中,升腾出一种脱离混沌尘世的绝世独立之美……在地形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贡嘎雪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在横断山脉的大雪山中段,位于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在藏传佛教中是雪域著名的神山,是一位女神的化身,也是珠穆朗玛峰的姊妹峰。在这清晨原始与静谧的山村中,我被眼前的一切感动着。 新都桥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蜿蜒流淌。藏式的楼房窗户外围都漆成黑梯形框,窗户上缘会有重叠梯格木饰,楼房外都会描有日月莲花图等。碧绿的草地如地毯一般,马儿、牦牛、羊儿们悠闲地啃着嫩草,远处还有小屋,板石磊起来的牛栏,路边的杜鹃花丛里时不时还窜出小动物,连绵起伏的雪山,成群的乌鸦,高高翱翔的鹰。满眼蓝色、白色、金黄、黑色、绿色的饱和色块,在明丽阳光的描绘中,凸现着流畅的色彩和线条,恍如置身画中。 典型的藏民居 窗前繁华簇锦 藏式特色的门帘 藏家小庭院 新都桥处在318南北线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深秋时节金黄的柏杨散落其间,山峦连绵起伏……川西的平原风光在此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 金色新都桥 深秋的光影 客栈老板是湖北天门人,几年前她们夫妻俩走了一趟318,喜欢新都桥,就在此停下租了一户藏民的民居开起了客栈。客栈有3栋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房子,围城一个院子。客栈装修很新,设施是目前我们住过的客栈中最好的。老板考虑很周全,热水器和洗衣机都是新买的,凉衣服的衣架和用铁丝做的挂衣服的地方都很好,还有冲洗自行车的废弃牙刷、水龙头、抹布。 院子很大,鲜艳的牡丹和格桑花上还有雨滴,在耀眼的阳光下格外清新。深秋季节,新都桥所有的树木叶子都黄了,美丽的色彩和光影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新都桥也因此杨名海内外。当地藏民也因此开始富裕起来,靠马路的几乎每家都开客栈饭店。 新都桥小镇 艳丽的格桑花 这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它就是寄托了藏民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格桑花,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野花。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怎么能在这种环境里脱颖而出,想想必须具备格桑花的素质。 蓝天白云下的藏式客栈 山脚下的藏民居 色彩艳丽的藏民居 悠闲的小马 吃罢早餐,我和小李骑车出门逛。到了一户藏民家,客厅宽敞整洁,中央是一个生火的炉子,几个长木质沙发靠墙放置,人多的时候可以铺上被子当床睡觉。主人热情地到了酥油茶,拿出了奶饼和酥油。我们热情地聊了一会,怕耽误他们干活,给他们夫妇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 挂满鲜花的藏民居 清香的酥油和奶饼 女主人热情的忙碌着 幸福的藏民夫妇 即将收获的青稞 亲近蓝天的牛羊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骑车到了河对岸,从高处欣赏新都桥美丽的景色。刚下过雨,瞬间变晴天,天蓝得让人心醉,在大都市绝对看不到。 白塔伴随民居 田间的藏民居 我们沿着河悠闲地骑行,尽情享受着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陶醉在蓝天白云下。稀稀拉拉的民居散落在田地间,这里没有小卖部,也没有吃饭的地方。早上出门忘记带干粮,中午饿得我胃疼,下午1点多才转回到318上吃上午饭。然后回客栈睡觉,一觉睡了2个多小时。5点出门洗车,头一回遇见这么大这么猖狂的蚊子,直接隔着骑行裤就往你身上叮,根本不怕人,一直盯着你咬,搞得我车也没完全洗好,赶紧逃离。 6点半吃晚饭,天色又变,又快下雨,心里祈祷:明天不要下雨啊!晚上8点,窗外闪电雷鸣,倾盆大雨。 第六站 9月13日 相克宗村 海拔3600米今天行程92公里:34公里上坡,37公里下坡,21公里上坡。 经过一天的调整,体力有所恢复,早上出发感觉不是很疲劳。天亮大雨就停了,湛蓝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又是一个艳阳天。上坡只顾慢慢低头骑行,偶尔遇见羊群慢悠悠地行走在公路上,它们面对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一点也不惊慌,即使自行车从羊群中穿过,羊群只是不经意的抬起头看看你,然后继续向前走。遇见在天地里劳作的藏民,主动热情的招呼着“扎西德勒!”,他们也会同样回答。转过一个弯又一个弯,路况不是很好,重车把路面压得坑坑洼洼,骑行起来很费力,路旁的经幡提醒你时刻要注意旁边的悬崖和来往的车辆。 一个年轻小伙车胎被扎破,换胎时把轮轴放地上,进了一颗小石子把轮轴给塞住了。几个同伴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弄出来,石子不出来车就没法装,车就不能骑,小伙急得捶胸顿足快流泪。我能理解他的心情,每一个人都是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开始计划,并经过精心准备才踏上318的骑行之旅,不到万一每一个人都希望能骑行到底,都不会轻易放弃。我把我带的铁丝给他们试一试,灌进一点水,不一会就把石子挤出来。所有人都十分高兴,为小伙可以继续骑行而高兴。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帮了大忙,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有幸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感到快乐。每当我们带给他人快乐时,其实也是在快乐自己,我为自己有这样的机会感到由衷地高兴。 路旁的经幡 高尔寺山垭口 中午12点左右,到达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垭口,比前天翻越折多山轻松多了,因为新都桥海拔本身就高。高尔寺山因高尔寺而得名,垭口是远眺贡嘎群峰与雅拉神山的好地方,完全是高山草原风貌。远远望去,垭口全被一层均匀的绿色覆盖,星星点点的黄色、红色小花点缀在青草地上。蓝天、白云、高山草原,标准的windows桌面。站在山顶回望上午爬的蜿蜒山路激动不已。 318像绸带缠绕在山腰 此时放眼四方的瞬间得到了常人难以得到的灵感,难以言喻的壮观和不可名状的绮丽已经深深地刻在心中。白色的佛塔在天地间显得庄严、圣洁,尽管不是很高,但在这样的环境中看到这场景都会自然的产生宗教情怀。佛经中记载:一只苍蝇为追逐粪便的臭味,无意中飞行了佛塔一周,因为这无心中造下的绕塔善行,它在来生中转生人间成为佛陀的弟子。 高高的嘛呢堆 坑坑洼洼的路面 由于在修穿山隧道,来往的超重工程车压坏路面,路况极差,坑坑洼洼;公路坡度大,旁边是悬崖没有护栏,这是事故多发地,骑行过快很容易容易出事故。 山脚崭新平整的路面 河边的藏族村寨 一路小心颠簸到山脚,立即变成崭新平整的柏油马路,坡度缓有时还需要蹬踏,下山的紧张情绪顿时烟消云散,迎着微风享受着难得的轻松。远山也逐渐变成峡谷,小溪缓缓流过时常能看见造型各异的藏族民居。河谷两岸民居以红、黄、白三种颜色建造,色彩艳丽的藏民居在阳光下十分醒目。 路旁的民居 深秋山寨 我们以平均40码的速度飞奔20多公里直到雅江县城,县城拥挤地修建在山坡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以穿着传统藏服的藏民为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邮局、银行、超市、网吧、宾馆……应有尽有。 悬崖上的雅江县城 依山而建的藏民居 雅江县城不是今天的目的地,过县城后还有21公里的上坡,也就是这段上坡把我折磨得精疲力尽。很多人就是在这一段彻底崩溃,也有很多人让人接到相克宗村,第二天又送回到原位继续骑行。最怕上坡然后下坡再上坡的行程,这样的行程十分吃力。开始上坡一鼓作气,坚持坚持就上山顶;下坡时人的身心已经放松,再次上坡就感觉十分疲劳。天色已晚,高原峡谷中阳光一旦从山头消失,天黑得很快。只能咬牙坚持,慢慢爬坡,骑不动就原地休息然后继续骑行。体力消耗太大,欲哭无泪,不清楚到底还有多远到目的地,犹豫过多次是否搭车,很多人也都搭车了,但我还是坚守诺言——骑行!这时得到消息,小覃和小杜伤得不能再骑行,已经把车快递回去,改为途搭方式到拉萨。几乎是每二百米就要休息一下,体力接近透支。但看到岩石堆里傲立的小红花与世无争,静静地绽放,生命力是何等的顽强;给了我无形的动力,支撑我坚持到底。 傲立的小花 摸着黑夜坚持一步一步骑行,晚上8:40分终于到达目的地——相克宗村。这是一个藏族小村,因为骑行接待给小村带来了活力,几乎每家都做接待生意,自驾的人一般不会在这里停留。 我已经筋疲力尽,好不容易爬上藏民家二楼的客厅。这是一家很气派的藏民家庭,客厅宽敞,金碧辉煌,会客、吃饭、住宿融合在一起。北京队一个60岁的老人感冒睡不着觉,别无选择只好打道回府。喝水的力气都快没了,咬牙坚持吃完晚饭,第一次感觉吃饭都这么吃力,今天十分艰难十分疲惫。我们住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小屋子里,4张单人床把屋子挤得满满的,能有一个能遮风挡雨安心睡觉的地方已经很满足。 第七站 9月14日 红龙乡 海拔4163米 今天行程81公里:11公里上坡,70公里4000米以上的起伏路段。 清晨阳光洒满山顶 醉人的蓝 越往西走天亮得越晚,8点出发时还显得很早。出客栈就是11公里的上坡,身体已经完全适应爬坡的节奏,没有任何胆怯,只有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勇气。 一路清澈的小溪温柔欢快地流淌,溪边的荆棘色彩迷人,古树参天。整个上午都在迂回曲折的深山峡谷间盘旋而上,经历了从阔叶林到阔针混交林再到针叶林直到高山草甸的植被变化。放眼望去,除了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就是高高的山谷,接连两天在横断山脉的皱褶里起伏,长时间这样感觉有些压抑。随着海拔不断升高,虽能坚持但明显感觉体力有些下降,爬坡不能用猛力只能慢慢骑行以减轻高原反应带来的疲劳。阳光很强烈,汗水顺着脸庞流下。 林间穿行的十八盘 剪子弯垭口 中午到达剪子弯山垭口,山顶植被稀少,空气含氧量不高。也许是高原反应,也许是昨天睡得太晚的缘故,稍微感觉有些累。虽然阳光明媚但气温很低,快干衣已经不足已御寒,到垭口就快速穿上冲锋衣。著名的剪子湾山藏语名字意为羊子山口,意思是这个山口也因羊累了在此休息而得名。更是由于三世达赖在此休息过,方圆百里藏民把它奉为神山,垭口挂满随风飘动的经幡,五色纸印着马和经文的“隆达”。稍微休息就继续上路,今天要翻越的山并不只这一座,还有数个无名山头等着去征服。 翻过垭口,接下来70多公里的路程都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尖骑行。新铺设的柏油马路有坡度但路面很平整,比起多年前骑行的勇士们,我们要幸运很多。头顶蓝天,第一次与蓝天白云这么亲近,第一次体验到云中漫步的感觉。当雾气逐渐散去,空中的云彩开始多起来,一会是洁白无瑕,一会是幽暗迷幻,瞬息万变。不过,只有在她的怀抱之中才能感受到这美幻的景色。这可能318上最美丽的一段,没有人烟,骑行在山巅,视野开阔;纵情地放飞自己的心灵,有时都忘记自己是在骑行。陶醉在空旷中,迷失在云海里,人生能有几次机会行走在高山之巅呢? 通向云海 高山之巅 让灵魂休息片刻 一路向西到西藏 云中漫步 苍茫之上慈悲的佛总恩惠予苦旅中疲惫的人们,高尔寺山迤逦风光带给我的惊喜还没有消散,又迎来剪子弯山的神奇。公路蜿蜒缠绕在山腰上,高低、曲折、起伏通向远山天边。在这个唯美的境界里,如梦幻般的雪山、峡谷、森林、草甸以及纯净空气,汇萃出一种明朗与安然。这里似乎没有贫穷,没有困苦,没有疾病,没有仇恨与死亡……这就是大香格里拉环线上重要山脉剪子弯山之巅的风光。在这里见到骑行以来最蓝的天空,白云像棉花糖轻轻地漂浮在天上,仿佛伸手可及。如果路没有尽头,是不是会骑进云里? 牛羊与白云亲近 峰峦叠嶂 高山草甸 那云那路那车 海拔4000米以上每骑行一步都很艰辛 山坳里的村庄 天路 翻山越岭 此处海拔高树木稀少,主要是高山草甸。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蜿蜒的公路真像“天路”。这是一个高原天然牧场,群山颠连起伏、溪流蜿蜒远方、植被草木交错、峡谷群山环抱、牛马满山悠闲、白云朵朵相应……牧民黑白帐篷孤零地散落在山坡、峡谷和草甸上,悠哉的牛羊马群在一旁觅食。剪子弯山放弃了挺拔的岩峰、放弃了奇巧的怪石、放弃了峻鳞的山崖;拿来了颠连起伏的群山和遥远的雪峰、拿来了高原草木交错植被和色块不一的坡顶,拿来了牧民孤零四野散落的黑白帐篷。群山连绵起伏于天际,浓云变幻漂浮于头顶。视野一览无余的宽阔,在一份独特动人心弦的美中忘记了我将要去何方。 群山回唱 在宝石蓝的天空和金色的阳光下凝望远方,身心完全沐浴在天地间,脚下的路。心中自由的世界,如此清澈高远。不时遇见牛羊群在路上散步,似乎它们就是这片天地的主人,对于远道而来的我们视而不见。如果是羊群你一点不用担心,但如果是牦牛群,你就不得不小心地躲过这些庞然大物,因为你从一群长而尖利的牛角阵中穿过,不知道它们可能做出什么。卡子拉山垭口风景突变,宝蓝色的天空中变幻的云成了主角,抬头仰望伸手可及的云朵,放开你恣意汪洋的想象空间,你心里想象它是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旅途中的人总是感觉非常亲切。无论是自驾游、骑摩托车旅行的人,在擦肩而过的瞬间他们都会伸出大拇指为我们喝彩。这给咬牙克服高原缺氧孤寂的我们许多欣慰,似乎要印证付出总有回报。十分感谢慷慨的人们!当你能够坚持到这里,这一路的风景,这一段旅途让你彻底震撼! 接下来的几个垭口感觉比爬剪子弯山还要吃力,坡度不大但是距离长,在4000多米的高原每骑一步都很艰难。常常停下来拍照,总想多留些记忆,把爱车当模特,变换不同角度,定格不同的瞬间。除了定格蓝天、白云、草甸外,还有随风飘扬的经幡。经幡代表的是精神上的一种高度。 翻越卡子拉山口,一路骑行在云海里。在天际漫游,云雾缥缈仿佛在仙境。如果蓝色天空是大海的话,那层层的云就是点缀在海上的形态各异的小岛。此时我相信,心怀自然的人们都会在心底最深处碰撞出耀眼的灵感火花,弥漫在他们的思绪与情感中。心情愉悦、明朗,仿佛那天空中的太阳漫射出美丽的神光照亮内心。在绿绒绒地毯似的草原上,点缀着无数的黄色、蓝色、紫色的花儿,引诱我不时地停留下来发呆、拍摄,感受神奇造物的恩惠。 《云游》 徐志摩☆ 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胡海投射影子! 他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 我无法完全领悟诗人想要表达的那种湛蓝希望的天空世界里是否蕴含着更深的内涵背景或生命体验,但是我知道在这片高原的云海里,没有猜妒、没有颓废,有的只是心中早已存在的希望、信念与幸福的许诺,有的只是挣脱自我枷锁的桎梏,走向精神的自在与自由……旅途中的感悟与体验每个人都有,但回到钢筋水泥的都市中,我们又能保留多久? 路在山巅 卡子拉山垭口 远处山峦上牦牛点点,不知名的小河从山顶鞍部流下,系在绿绒绒的山峦之间像一条玉带,无论是阳光明媚的云海还是微雨中的高原,这一带海波4000多米的路上总有自己的独特之美。 同伴早已经远远地在我的前面,偌大的山野里只有我独自行走在天地间,没有旅游景点里人头涌动的游客,没有茫茫人海中的孤独感,可以尽情地享受她的宁静,可以尽性酣畅地感受这神灵存在的地方。为什么时常在都市人海中在无谓的应酬中倍感孤独,而在寂寥的旷野中我却如此安详、宁静与充实?答案早已在我心中。生活在这里的藏民孤独吗?我想不会的,这和文化素养和自己的觉醒没有关系。神山、圣湖、草原、牛羊、白塔、经幡构成了游牧民族生活的一切,处于天际之上的他们也正是由于对这一切的热爱与无比虔诚的信仰,才能抵挡这宽广无极的恐惧与高原自然条件的折磨。 道路旁只要能涂写的地方,都留下天南海北骑行者各种各样的很有个性的留言涂鸦,抒发途径时的各种情感,或是表达对队友的激励,或是寄托某种愿景。一鼓作气翻越一座山不难,松懈后再要翻越,哪怕不是很高的山头都感觉很吃力。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完成一次超越不难做到,但是每隔一定时期都要完成一次超越,靠的不就是勇气而是持之以恒的毅力。藏族小伙降央在“康巴kangba汉子村”路口,用帐篷为骑行者搭建了一个窝,取名“318国道新牛西卡119”,以方便骑行者应急需要,他在这里一呆就是5年。 亲近晚霞 傍晚七点半,遇到美丽的晚霞,激活了我疲惫不堪的神经,鲜红的晚霞仿佛贴着山头,映衬着笔直的柏油马路,一副绝妙的画卷。我知道美景稍纵即逝,抓紧抢拍,前后不到两分钟,彩霞就飘然而去。 由于我停下拍摄太多到山脚已经八点多,天突然就黑了。前面是6公里的上坡,我不敢继续独自骑行,只好找车接我。在桥头一个藏民开的小卖部前停下,为拉近距离,买了一瓶5元钱的脉动饮料,价格合理公道,没有看我是远道而来的骑行者就敲诈一笔。 电话联系同伴,他们已经到达目的地,说刚好有车出来接在我后面的几个人,原来还有比我慢的。女主人明显没有手机,我三次拿出手机打电话时,她都特意凑过来看了三次,开始还担心她抢我手机呢!她问我今天住哪里,我说要到红龙乡的桑巴大叔家,她兴奋地说桑巴大叔家和他老公是亲戚,让我放心在这里等。我的顾虑顿时坦然许多,为我刚才的猜疑有些羞愧。 她和孩子客气地邀请我进屋烤火,自行车就停在门口。由于听了种种传闻,我还是担心我的车和相机,虽然不贵但是影响我的行程,好不容易请假骑行,如果不能实现会终身遗憾。 天黑得很快,顿时就满天星星。气温下降迅速风又大,由于托包提前托走,能穿的衣服不多,车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最后把雨衣也套在外面,身体还是冻得有些发抖。女主人叫了我几次进屋里烤火我都没进去,大概看出了我的顾虑,于是让孩子出来告诉我把车推到旁边的场地,一边烤火一边透过窗可以看见车。 感觉他们诚心诚意,于是把车推到旁边的场地里就进屋里烤火。进屋才发觉男主人也在,一个很帅气留着长发的藏族年轻小伙,长发编成小辫盘在头上,典型黝黑发亮的藏民肤色。自己用发电机供电,房间里的灯光显得有些昏暗,我们围在一个带烟囱的炉子旁聊天。主人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去寺庙当喇嘛,说这话时女主人显得很坦然,话语中还隐藏着一丝自豪。女主人正在做晚饭,双膝跪在地上用一个面盆揉面,做了五个大馒头放进蒸笼里。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人跪在地上做饭,不知道做其它家务的时候是否也跪在地上,本想用相机记录下这个场景,但还是怕暴露我的“财富”,就没有拿出相机。也没敢用手机拍摄,深怕冒犯什么。 不久先前约好接我的车到了,满怀感激地告别女主人一家就上车。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搭车,不是我骑不动而是天黑了不安全。上车后才知道另外4个年轻小伙车没有上车,接他们的车到眼前又竟然临时决定不搭车,一定要自己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十几分钟就到客栈,其实就是桑巴家,今天在这里停留的大概有20人左右。我的三个同伴都出来帮我卸行李安放车,一路上他们给我很多的照顾,我骑行慢,感谢他们的陪伴! 今天是总海拔最高的一天,也是翻越垭口最多的一天,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除了高山之巅的无限风光外,还有小卖部经历的犹豫、猜疑、羞愧、担心......感动我的,不仅有她们的热情、纯真,而且有她们善良的心! 桑巴一家忙得团团转,突然要安顿这么多人。放好行李直接吃饭,吃完已经晚上10点多,外面很冷,只听见大风的呼啸声。没有水洗漱,只好穿着厚厚一层衣服睡觉,由于太劳累,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早晚餐加住宿每人50元,我们这些骑行者给沿路的客栈带来不小的收入。所以他们提前到前一站把需要托包的骑行者的包用车直接载到他们家,路上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打电话给他们,都会及时出车援救。他们很守信用,所以大家也很放心地把行李交给他们。在如今信息十分便捷的时代,他们知道如果有一次不守信用,不仅他本人的生意不可能维持下去,而且还可能影响到红龙乡所有客栈的生意,他们需要这笔比较稳定又看得见的收入。回想起多年前的工作单位,作为政府机关严重失信,内心无限感慨,经济发达程度跟诚信没有直接联系。中央的好政策不能彻底兑现,老百姓不知道相信什么信任谁,这估计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第八站 9月15日 理塘 海拔4014米 今天行程37公里,仍然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奔波。 红龙,藏语为“白色灵鹫栖息过的地方”,因那著名的佛塔和方圆数十公里的辽阔草原而得名。今天是行程最短的一天,大家也都不着急起床。早上起来看见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头朝外睡在过道口的地铺上。过道没有遮挡,冷风直接吹在他的头上,看来他们已经完全适应这严酷的环境。 7点已经是艳阳高照,天空蓝得醉人,白云朵朵互相追逐,聚散离合,去留无意。风吹在脸上明显感觉到冰凉,让你顿时精神抖擞,吹散心中所有的“雾霾”。眼看这江山如画,豪气顿生,不由得重振精神,鼓起斗志。任他山高地广路途遥远,也要骑到终点。 桑巴大叔让先吃饭后洗脸,屋子小大家错开吃。早餐是稀饭和大馒头,看来女主人又忙碌了一晚上,这么多人几乎要同时吃饭,必须提前准备好。咸菜味道不是很好,也顾不得那么多,依然吃得津津有味,总比路上啃大饼强得多。人只有被饿过才不挑食,想一想大都市的很多孩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一点不懂得珍惜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只有无奈。想想政府官员在餐桌上惊人的奢靡和浪费,只有痛恨和叹息。没有自来水,吃完早餐从主人的水缸里舀点水勉强刷了牙,凑合着洗了一把脸,冰凉的水刺激着略显疲惫的神经。 一路阳光明媚 路旁的藏民居 8点钟出发,已经习惯早上一出门就爬坡。路旁是高原草甸,干净又整齐,真想躺下来嗅嗅青草的味道,仰望蓝天白云发一会呆,但内心明白这仅仅是梦想而已。今天行程不长,可以有时间一边骑行一边慢慢体会风景,在明媚的阳光和蓝天白云下彻底放松身心。偶尔与躺在草原上晒太阳的藏民聊天,探寻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今藏民生活已经大大改善。他们说虽然不是很理想,但一直能感受到不断的变化,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好很多。甜蜜的笑脸和爽朗的笑声一直围绕着他们,能觉察到他们从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知足常乐,人的欲望永无止境。然而青春是有限的,珍惜当前拥有的一切,保持积极快乐的生活状态,也许才是真正的幸福。 翻过垭口就到理塘 今天爬坡的路程不长,海拔也不高,接近中午已经到垭口。下山时突然看见高原上一座城市,在艳丽的阳光下十分醒目。这就是传说中的世界高城—理塘!俯瞰仰望已久的高城,我兴奋得有些目瞪口呆,壮观的场面激动得差点流泪。立即停下来拿出相机,锁定曝光,十分谨慎地拍了多张照片,深怕错过这珍贵的机会,回去再接片,一定是个大片。 云海下的理塘 高原上有一座神灯,她的名字就叫理塘。理塘藏语名“通勒”,意为平坦如镜的草坝。素有“世界高城”之称,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是七世达赖、十世达赖的出生地。理塘不大,但是318上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向西可以到历史名城稻城和最后一片圣土——亚丁。 天空中洁白的仙鹤 请将你的双翅借我 我不往远处去飞 只到理塘就回 这是佛的祈望,出自活佛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千古情诗《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这曲扣人心弦的情歌,划破无边的岁月,走出季节,穿越时空。他的诗歌犹如是青藏高原有一颗明珠,照亮了每个人心存美好梦想的心胸。这位为了“情”而牺牲“佛缘”的活佛,是否也会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 仓央嘉措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十四岁时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后因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道经今纳木措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各种传说很多,但我宁愿相信他的不知所终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情……布达拉宫有五世达赖到十三世达赖的灵塔,唯独没有看到他的灵塔,而藏族解说员却反复咏诵他的诗歌,清澈、凄美。 也正是他的这首诗,人们在理塘寻找到六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他自己在诗里预言了涅槃后转世在理塘,至今理塘还有他的转世活佛居住的房子。 小伙杜冬为藏族姑娘曲西写下了《康巴情书》:康巴,晴空。那里有个雪山一样纯净的康巴姑娘。理塘,世界上离天空最近的康巴小城,天空纯净一如史前,神灵和敬畏无处不在,恣意与炽热的眼神在晴空下闪烁,阳光和时间都绰绰有余,到处弥漫着前世的宿醉和对快乐的耐心。日落下,酥油飘香的寻常巷陌,曾是转世活佛的故居;白海螺般高洁的格聂雪山,与晴空亘古脉脉相视;神圣的长青春科尔寺,永远敲响静好的晚钟;晚霞下耗牛归去的方向,飘来青稞酒的醉人芳香和康巴汉子热辣的情歌…… 高耸的理塘牌坊 黎明理塘 登上牌坊外一座小山远眺理塘,这座高城出现在两山之间的开阔地上。它以青山雪峰为背景,广阔草原为地毯,形态各异的民居像童话中的世界横卧在大地上,明媚的阳光洒落在每一个角落,雪山相应、辽阔草原、宛若天城。这里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你就是走遍整个世界屋脊也难见如此规模、如此高海拔的城廓,那坦荡胸怀、那壮观和气势更像“悬在高空的城市”,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都令人叹为观止! 久久地凝望着美丽而忧郁传说中的“世界高城”理塘,浮想联翩,假如仓央嘉措沉溺于政教合一、黑暗的宫廷斗争之中,绝对不会有如此自由的性灵和超越教条的智慧,他对爱的领会岂是一般人所能明白?佛是在心中,可爱更要在心中,佛教神爱世人,那种爱应该是存在于世间的各个地方。作为一个人的仓央嘉措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他不想背叛自己的心灵,他爱的是人,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人。羡慕生活在这灵性天地之间的人们,因为与天界相近,他们的内心过滤了一些杂质。少了些杂质,岂不是多了一些智慧吗?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职场中过于的钻营与角逐,即使看起来风光满面、春风得意,实际上却失去了作为一个自然人的真实! 有些地方是神秘莫测的、有些地方是天神惠顾的、有些地方是佛祖保佑的、有些地方是有心灵感应的。理塘就是这样一块宝地,就是这样一处连接山外山、天外天、连接修行者的显密灵光,最终连接真实的我们。 满怀激情地到理塘城区,找接待站的时候一个5岁左右的小孩抓住我车龙头强行要东西,身旁的大人视而不见,对他也不敢有过激的言语和行为,只好用力把他的手拉开赶紧离开。出发前就被告知,路上要防备两样东西:狗和小孩!小孩你又不能骂更不能打,说道理他们也不听。一路走来还没遇到这样的小孩,以为攻略里言过其实,今天还真遇到,但愿以后的行程中不要再遇到。 下午一点半左右入住国富接待站,首先洗车、洗衣和洗澡是每天的惯例,第二次有机会正式吃午饭。然后都上床休息,原计划到长青春科尔寺去看看,有些累都不愿意动弹。五点左右,大家一起上街逛逛,顺便买一些明天要吃的东西,这也是每天到达目的地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否则第二天就不能保证有吃的东西。街道不长,典型的藏式建筑,来来往往的绝大部分是身穿臧服的藏民,大街上飘荡着听不懂的藏语声,有一种异域的情调。 客栈留言: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第九站 9月16日 巴塘 海拔2580米 今天行程187公里:86公里上坡,101公里下坡。 早上6点10分,天还没亮,满天星斗,远处狗叫声打破了旷野中黎明的寂静。在朦胧的夜色中,不断有微弱的灯光在路上移动,不用多想一定是在赶路的骑行人。因为今天路程遥远,大家顾不上吃早餐就出发。昨晚不知什么原因醒了无数次,没怎么睡好,也许是高原反应,感觉很疲惫,骑着骑着都快睡着了。我的托包提前托运,身上只留相机,但还是有些骑不动。小何今天空车骑行,我提议换车骑,他爽快地答应,真感谢一路陪伴我的小何。 道路坡度不大,我们以平均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前进,这个速度在高原地带已经不慢了。天空逐渐亮起来,又是一个艳阳天。遇到很多藏民坐在路边或者山坡上,这么早就出现在这里,他们晚上就住在山上?附近也没看到帐篷啊?后来才知道他们的确是露宿野外,随便找个山窝裹上一条毛毯席地而睡,已经完全适应。 秋水蓝天 毛垭大草原 沿着理塘河逆流而上,经过美丽的毛垭大草原,华丽的亚高山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地美感在青藏高原名列前茅。每年5月至9月花繁草茂,是草原上最美丽的时节。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草原之一,它和它环绕的自然地貌,是理塘到巴塘间最漂亮的地方之一。夏日,湛蓝的晴空下,牛羊成群碧草连天,盛开的野花姹紫嫣红,就地一个滚儿就是一身花香;秋天,天高水长、云卷云舒,草木金黄;冬日则是白雪皑皑,原驰蜡像。季节的变化赋予大草原无边的神韵与风姿。如果说理塘是悬在高空的城市,那么毛垭大草原就是悬在高空的草原天堂。 辽阔壮丽的毛垭大草原在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绵延80公里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理塘河沿着公路象一条蜿蜒飘逸的哈达轻轻漫在毛垭大草原上,河的源头就在海拔6204米的格聂雪山。离开成都骑行至此,一直在横断山脉的皱褶里行走,路边标志牌上写着“格聂雪山旅游区”,一条土路延伸向远方,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的格聂神山,远远望去让人引发无边的幻觉。 骑向远方 欣赏美景与赶路总是矛盾,如牧歌般诗意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停下单车,我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捧着相机闯入画中,心灵似乎被一双无形的手温柔抚慰,无限的感动、无限的陶醉,那一定是佛的光茫在照耀。一群马儿在草原上悠然地漫步、吃草,云缝中投下阳光,马儿追随着光影移动。在草原不同色块组合之间,亮丽弦目,圣洁与绚丽,肃穆与浪漫,诡异而又合谐地涂抹出浓浓重彩,亦幻亦真,在高城的草原上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微风吹在脸上的凉意提醒我这不是幻境,但悄无声息的光斑掠出无尽的异彩,又使我不敢相信人间竟会有这般的景致。无法完全用语言描绘,只有喃喃轻叹:唵嘛呢叭咪吽☆......天堂!天堂! ———————— ☆“唵嘛呢叭咪吽”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 接近中午在K3188处,我的车胎被扎破。换胎时一辆载着4口之家的摩托车在我们身边停下来,因为大人和小孩同时在一起,没有引起我们的警觉。其中大一点的大概5岁左右的孩子跳下车,直接要强行打开我们的包找东西。我们说骑车的没有值钱的东西,尽力阻止不让他翻包。我们都说好话,孩子也手下留情,没有打开我们的包。孩子的爸爸妈妈一声不吭。孩子有些不甘心,上车后又跳下来东找西翻,我们一致求情,孩子也好像听懂了我们的意思,两手空空的上车走了。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他的父母会不会骂他没有本事,一样东西都没搞到,后果会怎样?孩子下次是否会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毕竟他还很小,抢不过我们,其实我们身上他感兴趣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孩子一家走后,一个大概16岁左右正在放牧的小青年走过来看我们修车,我心里寻思如果说小孩不懂事,大孩子应该会好些吧。这时一个摩托车队的一名队员在我们身边停下来,小伙子对摩托很感兴趣,强行要去骑行,不知什么缘故他没有骑上去。车主说他太矮,脚够不着地,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当时我真替车主捏了一把汗,小伙子如果真骑上去了,把车开跑了,他到哪里去追啊?等他把车送回来是不可能的。他抢了一辆摩托车,或许会成为他同伴中的英雄。 我们正在上车轮,小伙子热情的伸了一下手来帮忙:我内心立即感觉不妙!装好车要出发时,小伙子果然要小李骑行的手套,我们反复说,没有手套就没法骑车,他还是强行要,由于他年纪大,我们知道不能硬来,看来不给他一样东西是不行了。好在他也没要别的,或者强行翻包搜查。小何说把他漂亮些的备用手套给他,小伙子拿在手里比较满意,就放过我们,我们上车迅速离开。看来物质匮乏是藏区的共性,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 海子山垭口大草原 经过这两件事,心情大受到影响,草原再美的风景也没心思欣赏了,这也是这次骑行遇到的唯一一次,越往西行离拉萨越近,我们感觉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有安全感。 征服海子山垭口 海子山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系我国藏区四大神山之一。我们和海子山还是有缘,到垭口时天气晴朗,深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能清晰地看清四周。宽阔壮丽的草原延伸到远方的山峰下,山顶的积雪在阳光下格外明亮。很多时候,垭口要么乌云密布,要么刮风下雨。 翻过垭口就开始速降,在西北侧的一条十分漂亮的“U”形谷地中,看见几个串珠似的古冰川侵蚀冰碛堵塞湖,湖水在雪山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最下方湖泊的出口就是玛曲河的源头。这就是著名的海子山姊妹湖,第一眼看到姊妹湖,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即使浑身疲惫但刹那间觉得都很值得,拼尽全力后能一睹姊妹湖的芳容。这个绝世美景在之后的岁月中,尚不会受到公路变迁的影响。 有两个湖泊陪伴的海子山很漂亮,远远望去已很有那种温婉的美丽,近距离看更添一份清秀。海子山姊妹湖以及其周边地貌,铺天盖地、千奇百怪却又形神兼备的天然石雕令你震颤又令你恐惧,令你倾倒又会让你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这么多天一路骑行,已看得有些习惯的森林、草原突然从视野中消失,越来越多的石头涌现,直至漫山遍野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或圆滑或棱角分明。这是到了哪里?火星?远古洪荒时代的地球?如此空旷、冷寂,没有丝毫人烟的气息。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首次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也有过如此激烈的心灵震荡吧。在惊叹上天造物的奇妙之时,不由感到宇宙自然的神秘、不可思议。 海子山姊妹湖 据称海子山是古冰河时期,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并达到临界高度所形成巨大砾石阵群,古冰川长期覆盖在山上所留下来的遗迹,被称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貌遗迹。而我心里更愿相信是天上坠下的无数陨石所致,那大大小小千余个海子(高原冰蚀湖)不正象上天神女滴下的眼泪么? 湖水寒冷刺骨,湖里却隐约可见游鱼欢畅穿梭,湖面不时有不知名的鸟儿掠过,间杂在石头堆的草茸、小花,在海拔4000多米海拔高的大地上摇曳出惊心动魄的美丽。久久地坐在湖边,凝望着姊妹海子,清澈无比、寂寞万分,神女的眼泪已在地球上历经了多少风雨啊!在自然的沧海桑田面前,我们所经历的那点风霜又算得了什么? 车友PENGDONG: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刚毅的山石下一湾柔美的湖水、寒冷的冰川风唤醒你所有的知觉。川藏骑行的勇士都会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从见到你的那一刻……心中的激动和震撼让我们的喉头不自觉的发出声音、狂呼、呐喊,扑向她怀抱的冲动如脱缰的野马。姊妹湖的美,不是相机能拍出来的,因为拍不出那种灵气;姊妹湖的柔,也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因为无法叙述那种独特的触觉……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停下来留影,很多自驾的还把车开进一段坐在车上照相。 高山峡谷 由于下坡路长速度较快,经商定由我领骑控制速度。顶着阳光,迎着微风,我们在绿色山谷中飞奔,河两岸零散的藏民居纷纷落在我们的身后。经过一个叫德达的村庄,民居一下多起来,色彩艳丽的藏式建筑很漂亮。这里的水果和农作物很多,路两边田地里有很多藏民正在收获青稞,他们忙碌的身影在金黄的夕阳下显得格外亲切。 下坡一共经过无灯隧道6个,隧道里漆黑一片,我们在隧道里排好队靠边骑行,不是每个人都带手电筒,领头和末尾骑行的都打开电筒和尾灯,没有电筒的走在队伍的中间,一闪一闪的红色尾灯提醒行进在隧道里的汽车。一个人骑行隧道是很危险的,隧道里是下坡,不需要你骑,摸着黑在隧道里往前速降,什么也看不见。在最后一个4000多米长的隧道中,感觉自己似乎被巨大的黑暗吞噬一样,车轮前点点的亮光在隧道中显得那么的孤立无援,令人窒息的黑暗没有尽头,在隧道中骑行,没有汽车的时候都不能靠边太近。如果此时有人在隧道中打劫,那只有任人宰割了。我们一路顺利,没有遇见打劫的,也没有人摔倒。在其中一个隧道入口遇见警察执勤,估计前不久隧道里打劫一事也惊动了警方。 临时棚屋做客栈 天色已晚,天黑以前必须赶到目的地。首先是夜晚骑行太危险,这里的公路不像城市道路两旁都有路灯。今年四月就有一个走滇藏线的小姑娘在此段路赶夜路,撞到路碑上,因为胃出血不幸去世。其次是你不知道目的地还有多远的距离,人一旦丧失目标,就没有勇气再继续骑行。我们努力赶路,在天黑前约7点钟顺利到达目的地——巴塘。 入住的客栈很大但设施很不好,什么都不方便。吃完饭,大家商量明天的行程,小李决定明天一天走两站到芒康,我们3人速度慢,决定只到日荣温泉山庄,从明天开始小李就一直在我们前一站。一行八人的独轮滑板车队也赶到这里,大家都很惊奇地问询他们如何爬坡,如何下山。他们说骑不动就推,下坡速度太快也停下来推行。 今天路程特别长,起伏路较多,上坡路段还时常逆风骑行,又是接近崩溃的一天。还好,一切顺利平安! 第十站 9月17日 日荣温泉山庄 海拔2635米 今天行程44公里。 今天走完四川省进入西藏,大家都有些兴奋,行程没有任何难度,8点45分出发。天气晴朗,伙伴们洋溢着激动的笑容,出巴塘县城缓下坡沿着巴河西进。10公里后巴河与金沙江汇合,碧绿的巴河与浑浊的金沙江形成了一道分明的切割线,河岸对面就是西藏。长途跋涉,渴望已久,但真正面对西藏时,内心一时有些不适应,感觉来得有些突然。面对西藏的山水,既陌生又熟悉,仿佛梦境中一般。我真的快到西藏了吗?内心反复叩问自己。 巴河与金沙江泾渭分明 21公里到金沙江大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在这里以金沙江水面中心为界,过桥的中心就进于西藏。十多天才走完四川,终于踏上梦寐以求的西藏,所有路过的人都停下来留影纪念。桥栏杆上有许多留言涂鸦,表达着路过这里的各种情怀。写给朋友,写给爱人,写给孩子;回味过去,展望未来,宽慰自己,激励他人。无论写给谁,都是有感而发,抒发着进入西藏激动而复杂的心情。 宽阔的金沙江 四川西藏界牌 就这么踏上西藏的土地,曾经遥远可望不可即的西藏,如今不仅近在眼前,而且如此亲近。依偎那神山圣水,仰望梦幻中的蓝天白云,终于跨越心灵的鸿沟来到释放身心的彼岸,激动、兴奋、释然……过桥100米有一个公安检查站,登记每一个进藏人的身份信息,向公安人员递上身份证的那一瞬,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我真的到了西藏! 一头扎进山谷,氛围感觉突然不一样。高山峡谷,没有植被,荒凉寂静,天更蓝云更白,让人倍感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在狭长山谷中骑行,路面经常能看见零散的落石,还能遇到小型的塌方,不断地提醒你不要过于沉溺于路边美景而忘记潜在的风险。 刚进入西藏的山谷 小驴望着同伴远去的背影 中午12点就到了温泉山庄,因为这里有温泉修建了几栋房子作为客栈而得名,为行走在318上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停留场所。今天很早到达,单从时间上看应该可以再向前骑一段路程,但不知道前面是否有合适地方住宿,为了保险还是按照计划在这里停留。在巴塘遇见的八人滑板车队也到此入住,经过交流才得知他们是为自闭症者组织的一次公益活动,其中一个队员就是自闭症患者。来这里停留的人很多,因为特殊的位置。 滑板车队 小刘妈妈又打电话吹他回去相亲,他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决定搭车尽快到拉萨然后回家去。我和小何都劝他骑完,机会十分难得。开玩笑地说,让女孩直接飞往拉萨,就在拉萨相亲,小刘无奈的摇摇头。午饭后大家都上床睡觉,难得有如此悠闲的机会休息调整。骑行以来,每天都很匆忙,着急赶路,心里一直绷得很紧。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多。这时一个独自从福建省出发的小伙骑行20多天也赶到这里,皮肤晒得黝黑,但精神状态很好,乐观无所畏惧。 简易的上下铺 峡谷中的日荣温泉山庄 6点吃晚饭,今天是十分享受的一天,正式吃了三顿饭。泡温泉的人很多,一直忍到晚上10点钟大家都上床睡觉后去泡了一会温泉。仰望满天星光,时不时还有些流星划过夜空,听河水潺潺,真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脑子里空荡荡,此时此刻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心里在想,女儿已经睡觉了吧,如果她看到这么多星星,一定会很开心。回去后一定多带她去看星星,泡温泉,陪伴她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童年。 第十一站 9月18日 芒康 海拔3875米 今天行程62公里:上坡53公里,下坡9公里。 62公里的路程已经没有任何难度,但由于是在高海拔地带骑行,又不清楚具体路况,大家商定还是尽早出发。6点半天还没有亮,除了山沟里轰鸣的河水声外一片寂静。没有路灯,在微弱的星光下柏油马路依稀可见。在朦胧的夜色中出发,为了安全大家紧紧地抱团骑行。今天托包没有托运,虽然东西较多但一路缓坡倒也不是很吃力。 天亮不久,遇到六名去拉萨朝拜的阿爸阿妈,背着简单的行囊,匆匆地行走在路上,他们昨天也许就露宿野外:民居屋檐下、山洞里、牲口棚、大树下、草料屋、巨石下……只要稍微能遮风挡雨的地方,都可能是他们的落脚处。一个从湖南株洲徒步了24天的小伙,背着一大包行囊,带着防潮垫,一双手杖(还可以防狗),一副天亮出发天黑就宿的模样。山高谷深,路途遥远,风餐露宿,顶着烈日,迎着风雨,冒着冰雹雪……徒步比骑行更加艰难,可能会遇到更多意外,也许走完一趟就回不来了,也许还未到拉萨就告别人世。但他们好像都无所畏惧,走得那么坚定,那么坦然。我想只有真正超越凡俗,淡然生死的人,才有勇气徒步在去拉萨的路上。 去朝拜的阿爸阿妈 徒步的湖南小伙 仿佛到了江南 金黄的藏民村寨 过藏族小村加色顶村后就开始爬山,进入红土地带,山上的泥石全是红色。即使阴云密布,红土地貌也给人热烈的感觉,温暖已经火热的内心,倍增人前行的激情。过海通兵站后,山水居然酷似江南,清澈的河水,宽阔的河面,两岸密集的树木,金黄的青稞布满山坡,零星的彩色藏式民居点缀其中。 金黄的山谷 田园风貌 同行的80后90后只顾赶路,他们不太会过多关注这些美好的场景,或者对这些美景没有感觉。绝大多数都没带相机,更不会停留下来拍摄以定格沿途美景,我比较注重欣赏和拍摄沿途风情,享受这慢慢的骑行过程。他们当中多数是辞职后趁寻找新工作前走一趟318调整心情,忘记工作的忙碌,远离都市的浮躁、纠结……彻底释放一回身心,试图探寻新的起点和目标。即使在这样高海拔的地带爬坡骑行,年轻人的速度也要比我快两倍左右,他们也许压根就没担心过每天是否能如期赶到目的地。羡慕感叹的同时也庆幸自己今年行动,再不骑行也许就没体力,即使有时间也只能望尘莫及。 中午休息时正准备吃面包,从青稞地里突然冒出两个藏民小孩,嘴里说着什么,手直接伸向你手中拿的面包,看来不给一些东西不行了,只好给每个小孩一包榨菜,自己得留一些。面包没吃好赶紧上车离开,越远越好。 清净的垭口 宗拉山垭口风很大,时间已晚,照完相就出发。刚下坡一会就遇到黄豆大小的冰雹夹着中雨,冰雹打在手套上能感觉到疼。雨天路面湿滑,刹车片淋上雨不容易刹住车,天空雾蒙蒙能见度不好,下坡骑行只能紧握刹车放慢速度,一路小心翼翼地溜到芒康县城,身体冻得有些发抖,双手已经麻木。 芒康是进入西藏境内的第一个县城,也是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的交汇点,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入住雪域越野之家客栈,设施破旧,洗澡到一半就没水,赶紧结束穿上厚厚的衣服。据客栈服务人员说,县城经常停水,这里客栈的硬件设施就这样,天色已晚也就没有再找客栈。感到欣慰的是服务员送来一大盆姜汤,我连续喝了四大杯姜汤以防感冒,谢谢客栈的细心安排,滚烫的姜汤喝下去后,额头的微汗让人感到温暖和踏实。 芒康县城 那个福建独行的小伙也住这里,他拉肚子吃不下饭,脸色苍白,一个杭州自驾的妹妹慷慨地给他一些药,大家都劝他休息一天,但他坚定地说要坚持。北京队的一个女孩下海子山时摔跤骨折,幸好不严重,到当地医院简单处理后直接回北京治疗,她全程骑行318的梦想要以后实现了。 再次下决心快递回家2公斤衣服以减轻重量,现在的物流很便捷,即使在人口稀少偏远的高原也有多家快递服务。我们一路每到一个地方,都能享受到免费的WiFi服务。网络为当地经济发展打开通向世界的一扇窗,快递服务更是锦上添花。方便的快递服务拉近了与内地的距离,当地人能快速购买到外地商品,也为当地丰富的物产走向内地市场搭建了一个快速平台。网络与快递改变了藏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第十二站 9月19日 登巴 海拔3440米 今天行程91公里:12公里上坡,35公里下坡,26公里上坡,18公里下坡。 人多难统一节奏,凌乱的行李需要一件一件地整理到拖包里,有人快有人慢,五点半起床直到七点才出发。天刚蒙蒙亮,天空阴沉,公路上还有些晨雾。爬坡不久遇到一个约有30多人的朝拜队伍,这么早他们就到了这里,昨晚他们住在野外?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大概公路绕弯太多,他们不走公路而选择直接爬山路,这样路程近些,但是很费体力,但他们好像没啥感觉。每人摇着转经筒边走边念经,专门的补给车跟随着他们,看来是有组织的活动,谁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这么多人统一长时间行动,难道他们没有家庭的牵挂? 翻山越岭去拉萨 徒步向圣地 朝拜补给车 回望芒康一片金黄 垭口草甸 离开芒康不久,田园风光展现在眼前,金黄的青稞点缀在红色山岭之中。几只硕大的秃鹫冲向路边,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早已没有形状的牦牛尸体;秃鹫飞得很低,异常凶猛,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也没有停留马上离开。回望远方的芒康,对它来说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是它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我从山脚来 雾蒙蒙的拉乌山垭口 爬到海拔4376米的拉乌山垭口时乌云密布,这个垭口没有前面翻越的垭口场面大。拉乌山地势平缓,进藏的游客很容易就一掠而过,实际上拉乌山的海拔比地势险峻的脚巴山还高,在山顶有一个比较壮观的经幡阵,站在垭口上如果有天眼的话就可俯看金沙江和澜沧江。 稍微停留就下山,藏族村庄突现眼前,一派田园农耕风光。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内地早已经消失的老式柴油拖拉机,在这里跑得“啵啵”响;藏族农民兄弟还使用老式的锄头、镰刀之类进行农间耕种。时光仿佛回到20世纪80年代……希望这里的藏族兄弟早日跨入21世纪!山腰的卡均村特别漂亮,天然草皮就像高尔夫球场,零散的五彩民居飘落在连绵起伏的草甸中。遗憾的是这里正在建设国际车辆露营场地,不知道开发会不会破坏这里的优美环境和原始的生态,这里的生态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 红土盆地 318从草甸中穿过 藏民居 高山草甸 一路飞奔直下,轻松又开心,当然在这样的傍山路上也有危险,拐弯时要放慢速度小心通过,尽量靠着山边骑行。 沿途可见典型的高山峡谷——澜沧江峡谷,下坡到底就是气势宏伟的澜沧江。红色的江水在刀削一般的峡谷间穿行,两侧的山高耸入云。它从西藏昌都而下,经西藏、云南,流经老挝(被称为湄公河)、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流入大海。过跨越澜沧江的竹卡大桥,公路两侧有两块纪念碑。一块是纪念修建巴邦线(巴塘-邦达)公路中牺牲的50多位建设者;另一块是建桥纪念碑,大桥建于1968年,碑文充满了文化大革命的烙印。 红褐色的澜沧江 羊群悠然穿过318 过桥不久就到如美村,在检查站旁边的小餐厅里吃面条当午餐,为下午的征程补充能量。一路上凡是午饭时间有吃饭的地方,我们都尽量吃饭而不吃随身带的干粮。从海拔3500米的如美出发开始再次爬坡,十分吃力,一路走一路歇,几乎是300米就要休息一会。回望澜沧江峡谷边的如美小镇,像世外桃源,寂静荒凉。精疲力竭时会突然听到过往的车辆中各种“加油!”的声音,虽然他们是举手之劳,但心里倍受鼓舞。生活中也如此,能帮助人的时候就慷慨伸出你的手吧。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眼前变魔术般地出现红色的澜沧江峡谷,红褐色的江水劈开悬崖峭壁来到我身边,红尘飞扬的山路夹在峡谷间,临渊而望让人胆战心惊!山上植被较少,从下而上依次是荒芜的绝壁、草甸,最上面是稀疏的树木,这样的植被分布应该是澜沧江的峡谷效应造成的。暴雨天山坡上存不住雨水,极易形成泥石流。 红褐色的澜沧江峡谷 山腰上的觉巴村 公路一直在峡谷的悬崖峭壁上蜿蜒上升,距离江面越来越高,澜沧江一点点细下去。此时,逐渐偏西的太阳光给远处静默、苍凉、雄伟的大山皱褶渡上了一层金色,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此时内心的感觉。318无数的山都有鲜明的个性,澜沧江峡谷山的个性就是这大气磅礴的苍凉。面对这凭任何世俗权利、财力都无法垄断、占有的永恒独立之美,没有人能不敬畏,没有人不感动这伟大的自然。 大概骑行8公里到达觉巴村,村子不大守候着大片绿色,正是这片绿色给村子带来无限生机。如果寸草不生,藏民也不可能在这里安营扎寨。我们就几乎围着这个村庄盘旋而上。护路的一位二十岁左右的武警战士要试骑我的车,他骑行速度很快,我说如果他骑行318肯定小菜一碟,旁边的武警战士笑说他是纸老虎。但我觉得至少不会像我那么吃力,这就是年轻的优势。 路旁小蓝花顽强的盛开着 盘旋而上的318 318就是在澜沧江峡谷陡峭的山壁间开凿出来,蜿蜒盘旋。山体很脆弱,不时能看到石头滚落,很多地方路面变窄仅容一辆车勉强通过,路面布满碎石,路边也没有通常能见到的红白相间的警示石桩,更没有什么护栏。红褐色波涛滚滚的江水流速极快,如同黄河壶口瀑布一样咆哮而去,掉下去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如果控车技术不好的话,这段路可能是致命的。 觉巴山垭口海拔虽然只有3940米,但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山高谷深,一派荒凉与坚硬。这里是横断山区的著名险段之一,近30公里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使觉巴山成了318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站在山头,远望澜沧江,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崇山峻岭间,还能看见我们爬过的公路和觉巴村,可恨的是它竟然延伸到你的脚下,所有的忧伤情绪都只有掩藏起来,因为你正在318上。 翻过垭口就是全新的柏油马路,路况好又是下坡,一扫刚才的疲敝,很享受地飞行在山腰。下午六点半到达登巴村,这是芒康县的一个村,海拔3465米,夹在东边觉巴山和西边东达山之间。村庄不大,就十来户人家,靠近路边的几家经营客栈,今天入住的就是一个藏民家。 入住的藏民家 晚饭是一菜一汤:一个是用很大的洗脸盆装的青菜炒腊肉,青菜是自己种的,菜叶子上面有许多虫眼,绝对生态;另一个也是用洗脸盆装的西红柿蛋汤!在小院里十几个人共进晚餐,没有那么多凳子,有几个人只好站着吃。北京队的一哥儿们开玩笑说有点像当年下乡知青的感觉,一切都是这么简单自然,虽然十分疲惫,但大伙还是笑得那么开心。我觉得味道还不错,满满的两大碗饭还不够,又加了半碗,每天体能消耗太大,饭量大增。北京队的一个女汉子要搭车前往然乌,同行的小刘由于要着急回家相亲也搭车去然乌,我和小何继续结伴前行。 今天翻越两座山,下午体力消耗最大的时候还要爬26公里的上坡,出发到现在,除了翻越折多山外今天感觉最累。晚上房间里能听到山上阵阵蛐蛐鸣叫,克服疲劳坚持写完行走日志。感慨很多,挫折是最好的磨练,走318不是求路途舒适,而是因为这条路艰苦,在临近承受能力极限时,人的品质魅力才真正体现出来。也正是这样,才丰富了这趟旅行的色彩,过程才会更精彩更值得回忆,也才源源不断地有人去征服它。 第十三站 9月20日 左贡 海拔3877米 今天行程76公里:39公里上坡,37公里下坡。 女主人四点就起床为我们做了一大盆西红柿鸡蛋面,一顿很不错的早餐。房东夫妇热心地反复叮嘱我们要慢行,七点十五分天还没有亮,告别热情的主人迎着朦胧的黎明曙光坚定上路,今天把东西托运走随身只带相机,感觉轻松不少。 漫漫征程 天空雾蒙蒙,随时都有下雨下雪的可能,虽然不喜欢这样的天气,但无论如何必须按原计划行动。坡度不大一路缓上,迎着不大的逆风骑行。两边山谷显得荒凉,318就在峡谷中的平地穿过,一条清澈的河流伴随我们,哗啦哗啦的流水声提醒着我们,这不是在梦境中游走。牛羊群懒洋洋地漫步在金黄的草原上吃着有些干枯的牧草,吃累了就躺下来休息,有些则抬头望望马路上匆忙的我们,有些则哞哞几声算是打招呼。过荣许兵站后就在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高度骑行,缺氧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大家都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轻易放弃骑行而搭车。四人团队现在只有小何与我结伴前行,但是每天跟我们同节奏的其他团队大概有十多人。十多天来,我们同出发住在同一个客栈,彼此已经很熟悉,大家相互鼓励,遇到困难一起想法帮忙解决,这是318骑行十分令人感动的事情。素不相识的人在骑行之旅中,逐渐熟悉,相互帮助,有的成为要好朋友,有的成为终身伴侣。只要踏上318,一切皆有可能。最困难的时候,别人一句简单问候或鼓励,会让人终身难忘,正是这些无私地帮助和鼓励,给枯燥的骑行带来不同和寻常的温馨,特别是在荒无人烟的高原。 垭口一大片乌云飘过来,下起了小雨。雨来得太快,来不及穿雨衣身上已经淋雨,穿好雨衣骑行不到10分钟雨停了。高原的雨很任性,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直注视着垭口前行,蓝天、白云、飘动的经幡……道路平整,竭尽全力。心里没有任何杂念,也没有精力去想,只希望尽快到垭口。因为翻过垭口就意味着下坡,骑行下坡的感觉十分美妙,就像挑战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人人都喜欢骑下坡路,但没有上坡哪有下坡呢? 休息片刻 经幡飘扬的东达山垭口 下午一点左右到达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这是318第一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口,东达山每年不下雪的时间只有一个月。跟以前垭口一样,所有路过的人,无论是骑行还是自驾或是跟团队旅行,都要停下来拍照留念。有帅哥美女要和我合影,当然愉快接受,一路走来,虽然不是第一次有人跟我合影,但内心还是感到高兴和骄傲,因为318的骑行不是谁都能做到。一个美女借我的车当道具合影,说她也有一辆同样的车,同伴开玩笑说她今天终于圆梦了。 下坡是典型的蛇形山路,一路小心谨慎。山这边开始有植被,与山那边完全不一样,偶尔有色彩艳丽的野花散落在荒野中。我停在一簇紫色的花前拍摄村庄,这时刚好一个藏族阿妈进入我的镜头向河对岸打望。她在望什么?应该是望河对面地里劳作的亲人吧。此刻此景,突然浮现起每一次离家上学时目送我到村口的妈妈。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工作……风雨无阻,那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人到中年才体会到妈妈那时五味俱全的心情。11岁离家开始求学,我的梦想就是从踏上318开始的。 318蛇形而下 打望的藏族阿妈 金黄的草甸 河谷旁的青稞地 藏民小村 整齐的村庄 下坡到底就在山谷里骑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伴随着一条清澈的河流,经过风格不同的村庄。长时间在寂静的山谷中骑行,你没有什么杂念,疲惫已经让你不可能去想自己到底是谁,也不在乎自己到底是谁,唯一在乎的就是离目的地还有多远。 左贡县城在一条大河岸边的开阔地带。入城路面坑坑洼洼,有很多积水和随地可见的乱泥,大概是城区路段养护管理是地方政府负责,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等待着国家拨款养护道路。城区不大只有一条主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政府机构的设置跟内地一样应有尽有。入住客栈,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情是洗澡,竟然没有凉水,水很烫,折腾很久好不容易才凑合洗好。 躺在床上休息时听说女儿晚上做梦睡不着觉,哭着说想爸爸妈妈,心里顿时很难过。不过这就是生活,每一个人都有他要独立去完成的事情。家庭成员总有许多分离,没有这些短暂的分离,要不然她觉得父母天经地义就应该围着她转。如果她不能经历这些分离,一直依赖父母,她的心理怎么能坚强呢?想到这些心里多一些安慰,她现在还不明白将来会理解,也许就是这些暂时的分离,使得她更坚强,变得更勇敢。 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该发生的,你都要坦然面对,不埋怨不放弃,尊重生命,积极生活。 第十四站 9月21日 邦达 海拔4120米 今天行程103公里。 虽然攻略里说仅仅是缓上坡但心里没底,因此早餐都没吃,6点15分乘着夜色就上路了。 静怡的村庄 梦回江南 沿着美丽的玉曲河缓缓前行,河水清澈平坦,很难想像高原有如此宽阔平静的河水。河两岸有许多平地种着青稞,正直青稞成熟季节,时不时能见藏民们在地里收割青稞。蓝天白云加上青稞的金黄色,一副美丽的江南画卷。收获的青稞大部分不拿回家,放在高高的木架上。这就是传说中的青稞架,又叫男人架子,据说藏族男人要是不听话的话,可能会被老婆吊到上面晒太阳,我还真想躺在上面享受一下阳光。高原雨水少,风大空气干燥,青稞放在外面不会坏,全部拿回家也没地方放,估计是要吃的时候就来拿,架子高是防止牛羊吃。 河水拥抱着藏寨 青稞架 世外桃源 村庄与绿水相伴 一路向前 今天的路程没有难度,基本上是短坡上下起伏,算是休闲骑行。骑到现在,对周围的景色已经有审美疲劳,没有什么兴奋点,印象最深刻的仅是那宽阔清澈的河水以及河岸两边散落的村庄。水是生命之源,尊重水就是尊重生命。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条河,两岸就不可能有那么多村庄;如果河水严重污染,藏民也会远离。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以发展经济为由而忽略对江、河、水的保护,缺水的城市数量和河水的污染程度触目惊心。水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生态系统一旦破坏,修复就很难。如果还不觉醒,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蓝天下的沙洲 邦达草原 下午三点半到达邦达镇,入住磐石营青年旅社,也是一个藏民家庭出租给汉人做客栈生意。客栈的人很多,骑行的、徒步的、自驾的都在这里停留,客栈很快就没有床位了。 爬上屋顶,天气晴朗视野开阔,能清晰地欣赏到美丽的邦达草原。远处有一大片城镇,就是邦达村。邦达是川藏南线和川藏北线的交汇点,是一个因交通要道而形成的小镇。明天要下著名的72拐,所以每个人都让车行师傅对车况做仔细全面检查,确保明天下坡安全。 邦达广场雕塑 到今天为止,行程基本过半,离拉萨越来越近了! 第十五站 9月22日 八宿 海拔3280米 今天行程95公里:14公里上坡,44公里下坡,37公里缓上坡。 早上出发就开始爬坡,公路在山腰来回绕,14公里后到达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垭口。从邦达镇到垭口海拔提升不多,爬得比较轻松。回望山脚下的邦达镇,美丽的邦达草原全景尽在眼前。可以想象鲜花盛开的夏天,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点缀着牛羊群,策马扬鞭的牧羊人的优雅歌声在空旷的草原飘荡,没有人不会在此陶醉。垭口风大温度低感觉很冷,稍作调整就赶紧下山。 路旁藏民家 邦达草原就在脚下 业拉山垭口 翻过垭口就是44公里的下坡——闻名的怒江72拐,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壮观场面。这段下山路很有名,名字也很多:最早叫“怒江72拐”,后来叫“怒山99拐”,现在叫“业拉山108拐”。直线路段没走多远就要拐弯,而且大部分是180度的大拐弯。受冰冻的影响,路面有许多膨胀点,散落着许多碎泥、小石子,正是这些散落的小石子成为骑行者最大的安全隐患。路旁就是悬崖峭壁,一直要小心骑行,特别在拐弯的地方。此路段几乎每年都有伤亡事故。 怒江72拐 拐到半山腰 孤零零地一片绿色镶嵌在山腰,与山上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大概有10来户人家的同尼村。地里种着粮食作物和蔬菜,绿色中还有许多树木。除雨水因素外,这个区域的土壤也可能适合植物生长。有绿色就有生命守候。 绿色相伴的同尼村 这不是318上最长的下坡,确是318上最陡的下坡。从海拔4658米的垭口到海拔2740米的怒江边,40多公里路海拔落差近2000米。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在垭口感受冬天、在半山腰感受春天、在山谷的怒江边上感受夏天 …… 双手一直紧握刹车控制速度,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仅要观察路面状况,还要留神来往车辆,弯道太多坡度大一直心惊胆战。始终保持每小时20至40公里的速度,许多年轻人以超过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飞驰,到底是没有牵挂可以任性。下坡其实很幸福,但今天精神高度紧张感觉很累,因为内心十分清楚稍微大意就可能出大事故。两个多小时才下完坡,来到江水湍急的怒江边,立即停下来放松一下高度紧张的身心,双手震得都快失去知觉。 绿色丛中有人家 江对岸的半山腰里有两片集中的绿色,几栋藏民居散落其中。正遇到买东西回家的藏民,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扎西德勒”,我们笑着回应“扎西德勒”。他们用驴子托运物资回家,这里没有桥梁,他们只有两种过江方式,用小船或者羊皮筏摆渡,或者就是利用横跨江水的钢缆绳悬空滑过渡江。如果是后者,那他们养的驴子就应该没有过江,在紧贴公路的岸边应该有个牲口棚屋。孤零一片绿色,与世隔绝,能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安稳生活在这里,有没有动摇过?是他们不知外面的世界还是心安理得,还是别无选择?他们感到幸福吗?没与他们交流过,我无法理解更觉得不可思议。 怒江钢架桥 怒江桥是一坐钢架桥,桥头连接一个用巨大山石打通的隧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有荷枪实弹的武警常年驻扎守卫。长年守候在荒无人烟的大峡谷里,战士们付出的不仅仅是青春,向他们致敬!桥上不允许拍照,幸好我提前留下了几张照片。桥头路边破旧的道班房虽然已经废弃,但一直为路人提供临时休息场所,对于骑行的、徒步的、朝拜的,这里是一个遮风挡雨,甚至住宿的好地方。 白马河汇入怒江 318逆流而上 过桥不远就左转离开怒江,沿着怒江的一条小支流白马河逆流而上,37公里的缓上坡就到达目的地。白马沟当年曾被国外的筑路专家断言无法修建公路,直到2011年这一带都还是青石板路,如今已是上好的柏油马路。人的潜能无穷,只要有逆流而上的胆识和毅力,不难达到理想的目标。 嘛呢堆 路旁不知名小花 在狭长山谷里行走,路旁偶尔有藏民堆放的五彩嘛呢堆,画着看不懂的图案。两边山梁完全没有植被,只剩下被雨水冲刷出来的一道道五颜六色的皱褶。到一定海拔高度,一线之上是寸草不生,一线之下就是绿色一片,生命的界限十分分明。 保护公路的小河堤 整齐的村庄 一家藏民在路边搭一个简易棚子卖水果,六个月大的小孩躺在妈妈的怀里吃奶。很多天没吃水果,需要补充一点维生素,更想尝一尝当地水果,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点支持吧。二斤多10元钱,男主人最后还多送几个,苹果虽然不是很甜但口感不错,在这里能吃上水果已经幸运了。 卖水果的藏民就住在河对面白色墙面的村庄,大片的青稞地在荒野中显得生机勃勃。遇到一个反向(从拉萨到成都)骑行者,大家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打招呼,也是鼓励加油——因为在高原骑行,大声说话很消耗体力。这或许是318上一道永恒的风景,迎面遇到的人、骑行者、徒步者以及来往的各种车辆中随时都可能伸出大拇指。路上遇到很多反向骑行的、反向徒步的,无论多么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奔波在318上的激情和勇气。 红土河谷 峡谷里的村庄 中午时分路过一个位于峡谷深处的小村庄,四周是秀丽的高山风景,给人一种极其封闭的感觉。很多结伴的骑行者在路旁小餐馆停留吃午饭。由于小何远在前面,我一个人怕遇到难缠的小孩,没有停留就快速通过。手指前天就因干燥开始裂口,迎着山谷里的大风更是干裂疼痛,只得用邦迪绑住。离开村庄不久遇到小何坐在路旁,停下来打听是什么情况。路上骑行者有一个惯例,遇到有骑行人停在路边,都要问一下什么情况。如果是车坏了,都会停下来看能否帮上忙。小何车链条断了,正打电话向前方接待站求助,送一条链条要300元人民币很宰人。用我备用的魔术扣几经周折才把断掉的小插销挤出来,如果没有接链器还真不行。原以为我带的接链器派不上用途,关键时刻确起了大作用,否则小何要么搭车要么受人宰割。几十公里的缓上坡没有难度,下午三点半轻松到达八宿县城。 八宿,藏语的意思是“勇士山脚下的村庄”,位于多拉神山脚下,因为他们认为能经历怒江七十二拐的都是勇士。县城较大,网吧、邮局、银行、饭店、宾馆,一应俱全。八宿县属于典型的干旱河谷地区,树木少,蔬菜水果产品极少,运输路途遥远,所以物价比较贵。 干净整齐的客栈 入住的客栈条件很好,这是骑行以来设施最好的客栈。由一对年轻夫妇打理,聊天得知他们在深圳打工多年,走了一趟318,最后就在这里停下,租了一栋4层的藏民家庭专门做客栈生意。由于有在现代大都市打拼的经验,所以客栈的软件硬件设施都很好,老板视野开阔,热情主动,很有生意头脑。除了经营客栈,他还提供救援服务,在圈内口碑很好。一声热情的招呼,一个真诚的笑脸,你举手之劳,但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到了沿路的这些客栈,就感觉到了家,这里不仅是骑行人汇聚的地方,更是路况信息集中的地方。 第十六站 9月23日 然乌 海拔3960米 今天行程90公里:67公里上坡,23公里下坡。 悠闲地吃完早餐,8点钟出发。天气阴沉没有阳光,在荒凉的山谷里缓缓爬坡,光秃秃的山开始让人有些厌倦。每天反复挑战身体极限,都如期赶到目的地,虽能坚持骑行但还是能感觉到身心疲惫,一直靠毅力靠信念坚持着。我们运气好,今天仅偶尔有逆风,当地人说这段路多半时候都是很大的逆风。 梯田式的青稞地 勇往直前 荒山下的村庄 远处的雪山顶云雾笼罩,随时都有下雨、下雪的可能。但不管什么样的天气,已经没有退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到吉达乡的时候正好中午,难得有机会正式吃午饭,一致决定在这里吃饭顺便休息,我们坐在室外的餐桌上,可以欣赏周围的风景。一个藏民阿妈领着三个孩子路过时发现我座椅旁边地上有一元纸币(应该是我不注意丢的),阿妈弯腰捡起来要递给我,嘴里呜哩哇啦说什么我也不懂。但我看出她和一个较小的孩子有意要这一元钱,但大一点的孩子从阿妈手中拿下钱放在我面前的桌上,意思是他们不要。阿妈和小孩子仍然嘀咕着,大概意思还是想要,我把一元钱拿起给他们,说你们拿去吧,他们接着一元钱才嘀咕着离开。孩子们穿着学生装,大概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教育不仅能改变人的命运,还能升华一个人的灵魂…… 在K3838里程处,遇到传说在此地等候主人(又说是守候界碑)的“38狗”,以前是它独自等候,如今多了一个黑色同伴。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无法考证狗和主人间发生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黄色小狗一直在荒无人烟的界碑旁守候4年多。现在已经老了,身体状况明显不好,行动有些困难,但流露出的依然是坚定的眼神。旁边有好心人利用自然的石缝为它搭起了简易的窝,石头上写着“请给我一点吃的吧”、“请给我一点水吧!”不知它能坚持守候到何时,如果它离世,它的同伴是否继续守候? 从未离开 与你相随 忧虑的眼神 不明显的垭口 一路缓坡逆风而上,坡度不大,但骑得也很艰难。安久拉山垭口是一马平川的高山草甸,举目四望都是一块接一块的草地,草地之间是小小的积水潭,当地人称为海子,银光闪烁的海子吸引无数人停留下来拍照。平静漂亮的安久拉山与众多陡峭起伏壁立千仞的大山不同,她平缓得出奇,但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垭口却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 然乌就在雪山脚下 防止落石的棚洞 翻越海拔4475米的安久拉山,二十公里的下坡就到然乌。离开海子不久后开始下山,路况很好但是还需要蹬踏。大约5公里后坡度变大,植被逐渐变得茂盛,山上开始有高大的树木,与山那边截然不同。沿途雪山绵延不断,因距雪山很近,峡谷里有风感觉有些冷。然乌沟又险又奇,路上塌方和碎石很多,路面不时有大大小小的石头。邻近然乌的时候山沟很狭窄,山坡陡常有飞石,人们在路上修建了保护性棚洞。穿出棚洞安目错湖突现在眼前,豁然开朗,白皑皑的雪山,金黄色的植被。 然乌是八宿县的一个镇,因为美丽的景色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小镇只有一条街,因为毗邻著名的安目措湖、然乌湖,所以是很多旅行者的目的地和中转站。 安目措湖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藏语意思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传说中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它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化为大山,两山相夹的便是然乌湖。实际上这两个湖是由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一年四季景色怡人。又是一个摄影圣地,本次主要是骑行,没有过多时间停下来拍摄。小镇不大但名气在外,问了四家客栈都没床位,赶紧找了一家住下。 宁静美丽的然乌 青稞地青稞架 然乌,一个来了就想多呆几天的地方…… 第十七站 9月24日 波密 海拔2725米 今天行程154公里,全程缓下坡。 早上六点半,乘大家还在睡觉我抓紧时间出门看看然乌的风景。清晨的然乌显得十分宁静,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 炊烟云雾牧场 青稞架与白塔 八点出发,一直沿着安目措湖向西行走。山谷两岸植被茂密,绿树成荫,抬头就见雪山,山顶雾蒙蒙,云烟就像丝带一样缠绕在半山腰,这样的风景只在电影中看到过。达瓦巴村的房屋是典型的藏东南林区建筑,大量采用木材制造,屋顶也是用木材铺就。黑亮的木质屋顶反射着清晨的阳光,弥漫着浓郁的藏家韵味。大概10多公里后,湖水开了个口子,决堤似地流了出来,这就是帕隆藏布江的源头,318就沿着帕隆藏布江一路向西而下。 宁静的安目措湖 云雾笼罩的达瓦巴村 碧绿的然乌湖,茂密的树林,雨后的晴天显得特别通透特别蔚蓝,空气格外清新,氧气分外充足。开始感受那被茂密的树林包围着的悠然自得,几公里长的直路上只有我自己,所有的美丽似乎都是为我展现。喜欢这样的旅行,在远离生活都市的地方欣赏完全不同的美丽风景。揣着对蓝天、白云的渴望,怀着对雪山、圣地的虔敬,说走就走,那么执着。它不是无心崇拜,不是放弃责任,也不是毫无拣择地服从一个人或一种奇想,这份虔敬心来自敬畏和尊崇的感激,但这种感激是清晰的、扎实的、明智的。能经历这些磨难,相信以后的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寂静的高山峡谷 河水相伴 上上下下的路况让人感觉不会太绝望,便有了欣赏的心情。遇到坡你必须爬,但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遇到连绵不绝的上坡路,心中也有诸多不快,可是脚步却不能停下。已经习惯没什么连续的上坡,猛然间遇到一个两公里多的长坡,几乎把大家都击垮,一边爬一边在想怎么还没爬完,什么时候是尽头?一个由三人组成的三轮摩托车队风驰而过,他们的目的地应该也是拉萨,奔走在318上的人都有梦想。 高耸的雪山,明媚的阳光,茂密的森林,汹涌的河水,分不清是什么季节,就在这样的风景中放松自己的灵魂。纠结、焦虑、痛苦、挫折、算计……都消失殆尽,就在这样的场景中,一种力量不断地在心中集聚。感激给我这样的一次机会,允许我经历这段旅程。就像太阳光平等遍照一切处,但只有透过放大镜的地方,才能让干草生火。当慈悲的普照光芒通过信心和虔敬心的放大镜时,加持的火焰才会在你的生命中燃起。 路在脚下 雪山就在眼前 梦想之路 汹涌的帕隆藏布江 爬过一个小坡,帕隆藏布江突然深陷下去。狂暴不羁的江水在悬崖峭壁之间蜿蜒奔腾,巍巍的山峰高耸入云。公路紧贴着山谷曲折前进,如果不小心跌落下去,生还的机遇几乎为零。2010年有骑行者由于轻视这段山路,不小心跌入河谷,遗骨至今没有找到。无论对山还是对水,我们都要心怀敬畏,不能漠视它的存在和力量,否则就要受到它的惩罚。 遇到几个涉水区域,自驾者反复来回体验快速涉水车后扬起高高水浪的快感。骑行者只好绕开推过,同伴小何要体验一把涉水,让我拍照。结果他的衣服鞋子全部湿透,只好另换一件衣服,由于只带一双鞋,河水太冰凉,只好脱掉袜子在脚上套上塑料袋再穿上鞋继续骑行。 体验涉水 318穿行在原始森林 继续在山谷中穿行,河两岸的植被十分茂盛,天然的绿色长廊。特别是最后50公里,一直骑行在原始森林中,四周安静得让人窒息,总有进林中休息一会的冲动,无奈时间不允许……只好望林兴叹!在这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天色越晚心中就越惧怕。所以,即使阳光高照也得马不停蹄的尽力赶路,越早到越安全。 笔直挺拔的行道树 幽静的318 过然乌就进入林芝地区的波密县。林芝地区是西藏最重要的林区,海拔高度2700米左右,素有“西藏江南”的称号。下午4点左右,阳光明媚的天突然下起雨,离县城的距离越来越近,雨下得越来越大。天黑才匆忙赶到波密,波密是隐藏在森林深处的小县城,县城规划现代,路灯明亮,道路宽阔平整,两旁商店的店招店牌统一设计和施工,很有城市味道,这是到目前为止路过的最好县城。 小何已经提前到达并找好住宿的地方,我们入住一个藏民家,主人不会写汉字,让我帮忙记录身份证信息。今天车总是蹭碟,晚饭后去一家自行车专卖店修理车,还好问题不大,一个年轻小伙很快帮我调整好。公路沿线有很多各种品牌的自行车专卖店,为骑行者解决了后顾之忧,也说明318骑行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市场。 有人在这里停留,然后去墨脱县徒步。墨脱县2013年才通公路,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当然还有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一直都是喜欢探险的旅行爱好者热衷的目的地之一。这会是我的下一个目标吗? 第十八站 9月25日 排龙乡 海拔1930米 今天行程109公里,缓下坡。 昨晚到波密天色已晚,看不清周围的景色,晚上一直下雨,天亮就停了。早上7点出波密县城不久就是上坡,两旁就是原始森林,大树遮住了天空,城镇被原始森林包围。波密县城位于宽阔的高山平原,雨水丰沛,树木茂盛,一条宽阔的河流穿城而过。茂密的森林中不时露出漂亮的建筑,有一些应该是度假村。河水清澈,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十分珍贵的世外天堂。但愿波密能坚守住,守住这里的山水不被破坏不被污染。来到这里,没有人不想多呆几天。 沿着河岸骑行 晨雾笼罩的乡村 沿途河床是极为美丽的沙洲,宽阔平静的水面,河床最宽大概有两公里左右。路过一段较长涉水路面,只好脱鞋推行。我从未怕过冷,但这里的水冰凉刺骨,冻得难以承受,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袜子和鞋。继续在林中穿行,山顶的积雪明显增加。天气阴沉,微风习习,适合骑行。 顺利通过著名的102塌方群,这里部分路段常年水流不断,石头遍地,是318上最危险的路段之一。如今该路段的隧道正在修建,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安心路过。2010年,两位骑行者在这里因塌方而遇难,祝愿他们在天堂安好。 丝带一样的雾缠绕在河床上 宽阔的河水让人想起江南 林中穿行 篱笆湖水雪山 漫漫长路 再次修建的通麦大桥 通麦镇海拔2070米,常年雨水多。“通麦天险”俗称“通麦坟场”,全长14公里,在波密和八一之间,是川藏南线最危险的一段路,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 原计划在通麦住宿,客栈被天津一个30多人的骑行队伍提前包了,没有床位。被迫继续前行,过通麦大桥:一座临时钢架桥单向通行。大桥有武警执勤指挥交通,两边等待过桥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原来的大桥通车没几年就被河水冲垮了,正在修建的大桥桥头设置在更高的位置。通麦大桥架在易贡藏布江上,易贡藏布江在这里与帕隆藏布江汇合。大桥是318的交通要道,常年有武警把守。 过通麦大桥,就开始17公里左右的无法形容的超级土烂路:下雨、乱泥、乱石、坑坑洼洼、上坡、下坡……汽车行走都很困难,有时推车都打滑推不动。这里属地质灾害危险区,路面由于下雨十分泥泞,路旁不断有提示—“险”、“慢”。公路在山腰盘旋向前,边上就是汹涌的帕隆藏布江。 路面泥泞单向通行 雨中骑行 汽车行走也不容易 挖掘机在平整塌方路段 路旁停了很多大货车,有人把大货车的一件件东西转移到小货车上,再转运过桥。路过一段小型泥石流,泥土砂浆快漫过膝盖,只好快速用力推过,时刻还要关注山坡上的情况。我在山里长大,知道这样的泥石流说来就来,你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骑行以来,第一次感觉到紧张气氛,通麦天险果然名不虚全。不知道那三人三轮摩托车是怎么上来的。排龙隧道、飞石崖隧道正在修建,不久的将来,骑行就没有这么艰难,不过难以体验到原滋原味的318味道了。 老虎嘴的经幡 路过排龙天险——老虎嘴,我怎么也没看出老虎的模样。老虎嘴附近是硬在悬崖上凿出来的路,海拔只有1923米。在这里离开帕隆藏布江,沿着另一条支流拉月曲逆流而上。不久就到了排龙乡,一个特别小的地方,大概只有5、6户人家,因为紧挨着雅鲁藏布江观景入口,已经有了餐馆和住宿处。 入住的藏民家 满是泥巴的鞋子 没有在通麦停留是明智的,如果一早从通麦出发会更加辛苦。今天赶到这里的人都狼狈不堪,我特意把全是泥巴的鞋拍照留念。入住一个藏民家庭,条件简陋,临时厨房,没有热水洗澡,大概有30人在这里入住。幸好前面河谷里有温泉,由于今天很辛苦,很多人不愿意走那么远去泡温泉。我决定去洗一洗,要不然满身汗水和泥巴晚上难以入睡。 走了一公里多的路去泡温泉,温泉就在拉月河河边。深山峡谷竟然还有温泉,这是大自然给当地居民的恩赐。温泉小池子高出河面不多,山洪爆发时小池子很容易被淹没。躺在温暖的温泉里,尽情舒展疲劳的身体,彻底放松赶路时紧张的心情。 临时房屋里就是温泉 第十九站 9月26日 鲁朗 海拔3285米 今天行程54公里,全是上坡。 夜里外面一直下着雨,山谷里的风彻夜不停。今天行程较短,直到早上8点几乎没人起床。对于年轻人来说,54公里的路程没有任何难度,难得有机会安心睡觉,所以根本不担心出发时间会晚。9点10分,我忍不住冒雨出发力争早到。 出门7公里像昨天一样的乱路,本来就不太好的路面被修路的工程车压得坑坑洼洼,雨中骑行这样的上坡路十分艰辛。过了这段乱路,路况突然变得很好,开始在原始森林中爬行,路旁的“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巨型路石,提醒你已经进入一座天然氧吧!阴雨绵绵,偶尔有太阳冒出来,照在身上火辣辣的,典型高原太阳雨。还必须穿着厚厚的雨衣,里外热得有些喘不过气来,衣服全部湿透。 烟雨蒙蒙的原始森林 进入红杉林保护区 攀爬在原始森林中 沿路能见的树挂 祈福逝去的勇者 路途遥远 K4081一个里程碑上放着一些烟头,表达对去年发生在此的交通事故中长眠的一位骑行者的哀思,祝他在天堂一切安好! 在烈日细雨中艰难爬行,下午四点半到达鲁朗。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她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是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整齐划一的草甸,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水流畅,泉水潺潺,草坪上成千上万的花儿盛开怒放,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勾画了一副具有西藏高原特色,怡静优美的山居图。鲁朗号称中国的瑞士: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栅栏、牛群、五彩森林、红顶房屋、清澈的小溪…… 忙碌的鲁朗建筑工地 云海下的藏族村庄 这里的藏民居很有味道,离公路远一些的小村更有魅力,下一次走318一定在这里多停留几天,彻底享受一下这里的幽静、空气、蓝天、白云…… 这个素有天然氧吧和东方瑞士美誉的小镇由广东省援建,重点打造国际旅游小镇,成为西藏旅游焦点。遗憾的是大量房产开发破坏了生态和自然环境,整个鲁朗镇就是一个大工地。建筑风格与原有藏民居格格不入,未来这里是国际性旅游度假区,有两家五星级酒店,偏远的一个小镇,能承受得了吗?这些开发商不知是政治任务还是作秀?有一句藏族谚语说:“如果你太聪明了,就会完全抓不住重点”。不管怎样,原滋原味的鲁朗即将消失,永远消失! 项目建设指挥中心 散落的藏民居 项目建设指挥中心的宣传标语写着:五加二白加黑建设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人类接近疯狂的开发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就好像我们是地球的最后一代。如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一番彻底的改变,地球就会加快灭亡。 鲁朗的石锅鸡已形成产业,公路两旁大量的临时建筑都是饭店和旅馆,形成了一条内街,每家都竖着醒目的广告牌:石锅鸡!但是贵得惊人,味道及其普通,名不副实。也就是满足一下行走在318上人的猎奇心理而已,老板没指望你第二次来吃。 简易住所 第二十站 9月27日 八一 海拔2930米 今天行程71公里,25公里上坡,46公里下坡。 鲁朗昨晚一直在下雨,大概天没亮就停了。出发不久就开始爬坡,沿途的藏民居都是斜顶矮屋,比前面路上的藏民居更有特色。隐约能见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她海报高度7782米,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6位,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雨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也被称为“羞女峰”。 眺望茂密的鲁朗林海 上午一直在森林中爬坡,路旁茂密的森林和草丛中不时出现的零星花朵陪伴安慰着枯燥的心灵。每天这样枯燥的骑行,我在寻找什么?当你继续寻找时,寻找本身就会变成固执的观念把你征服。会不会变成一位修行的观光客,忙得团团转最终却没有一点成就。深信不疑会带来完整的成功,这种信赖会变成生命的基础,支持你通过一切生死难关。多种进藏方式,选择了一个你就完成了一切。现代流行的观念是不必从一而终,这正是我们文化中最大、最危险的迷惑,也是阻碍自我修行和社会进步的最有效方式。 站在鲁朗林海观景台,壮观的原始森林展现在眼前,远望可以隐约看到色季拉山顶。休息一会继续爬坡,下午一点左右终于到达海拔4720米的无数经幡飘扬的色季拉山垭口。所有人都停下来休息,添加衣物,吃干粮当午餐。 色季拉山垭口石碑 经幡飘扬的垭口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过垭口就是下坡,风景仿佛一下到了江南,茂密的植被,宽阔的平原,大量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快到山脚时遇到一批朝圣人群,老中青少都有。第一次亲眼见到磕等身长头的信徒,他们就沿着公路一直磕头,一个头磕完起身马上就接着另外一个,丝毫没有偷懒的迹象。他们就这样磕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到拉萨呢?其中有五个信徒刚好紧挨着排成一排,几乎同时敲打着木板然后趴下,动作协调一致,即使在坡度不小的下坡路段也没丝毫不影响他们完成完整的磕头动作。 眺望美丽的林芝镇 温室大棚 山脚就是林芝镇,开始我还以为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一打听还有14公里,没作任何停留继续前行。穿过林芝镇的一个小坡上,远见一男三女非常亲热地勾肩搭背并排走在公路左侧,我心里嘀咕:这男人不会有两个老婆吧?我靠公路右侧慢慢骑行,经过她们时突然听到大声的嘀咕声,侧身一看,最外侧一个年轻漂亮的藏女横跑过马路,朝我的车追来,看样子是要抓我的车?幸好我发现得早,赶紧快速骑行,她追几步没追上也就不追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她追我干吗?抢东西还是抢人啊?东西除了单反相机没啥,如果把我给截住就麻烦了……我还要着急赶路呢! 检查站的警察一定要仔细检查我的头巾,开始我莫名其妙,后来警察解释说看我的头巾上有没有藏文图案,说搞得不好容易被暴打。刚过检查站就遇上狂风,把正在施工道路上堆的黄沙吹起来,形成强烈的沙尘暴,眼睛几乎看不清马路;遇到大车只好停下让开,几乎寸步难行也很危险,小心谨慎地骑行约2公里左右后才没有风。这时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赶紧穿上雨衣,下雨总比刚才的风沙强,至少可以放心骑行。一个不熟悉的骑行兄弟车坏了,要推行10公里到八一镇,他的同伴也只好陪着他慢慢骑行,不带修车设施显得很被动。 大兴土木的八一镇 没有停留冒雨骑行,下午4点到达八一镇。它是林芝专属地区政府所在地,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坐落在宽广的平原上: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楼房,银行、体育馆、剧场、会展中心……各种设施和服务齐全!很惊讶城市的现代化,足以与内地大城市媲美,这是318上除了成都外最好最现代化的都市,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骑行二十天终于见到城市,自从离开雅安以后就没见过红绿灯。进入老城区,人气才逐渐旺盛起来。 会展中心 八一镇街头 政府大楼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自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林芝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它被称为西藏的江南,宽阔而美丽的尼洋河穿城而过。由于海拔相对低,雨水丰沛,物产丰富,春暖花开时,成片成林的桃花、梨花,五颜六色,吸引无数游客冒名前来。 城市应该是广东省援建,随处可见广东痕迹。入住工布宾馆,有热水洗澡,有洗衣机,对骑行者来说,有这两样设施就已经满足。 经营土豆饭的特色饭店 颇具中国特色的饭店大厅 同伴小何胃有些疼不吃晚饭,待会他自己去喝点粥。我晚上不吃饭不行,6点钟一个人上街吃饭。想吃点当地特色饭,转来转去找到一家经营土豆饭的饭店。环境优雅干净,装修以实木为主,正是我喜欢的风格。进门一个客人也没有,经打听下班时间是六点半。难怪我进餐厅的时候,服务员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选择靠窗的餐桌坐下来,点了两个菜,半桶土豆饭,好好的犒劳一下自己。 风干的腊肉 路上最腐败的晚餐 阳光正好照进来,远望山顶的积雪,心情舒畅惬意,顿时忘记了长途奔波的艰辛与疲劳。第一次这么优雅地享受丰盛的晚餐,好像在梦境中,一个月前无论如何也没料到此时此刻我在此地欣赏着雪山、享受着阳光。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你不知道下一个时刻会发生什么,你又在何方。旅行就是这样,把你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带到别人呆腻的地方。 女儿此时也应该吃晚饭了吧,她还哭吗?但愿一切都还好,也应该好。 第二十一站 9月28日 工布江达 海拔3330米 今天行程130公里,全程缓上坡。 7点15分出发,到拉萨的日子一天天的临近,反而又觉得有点不舍。昨晚一直下雨,天亮雨停又见蓝天白云,雨后的蓝天格外清新。 清晨阳光照射山顶 八一镇的早晨 浅绿色的尼洋河 318紧紧依偎着尼洋河 全天在宽阔的尼洋河岸边逆流行走。静静流淌的尼洋河相对于波涛汹涌的帕隆藏布江,简直可用恬静来形容她。水很干净,呈现出透明的绿色。难道真是传说中神女的眼泪汇成的吗?尼洋河河水清澈圣洁,其蓝色、翠绿、洁白三种颜色交汇的河水在群山之间静静流淌。有人形容尼洋河的水“飞花碎玉”,我觉得非常贴切。既说出了它翡翠般的绿,也道出了它洁白如霜的浪花。宽阔的河床中有很多沙洲,树木就直接生长在水里,一派湿地风格。 宽阔空旷的山谷十分幽静祥和,心灵已经完全陶醉而忘乎所以,如果不是河水流淌的声音提醒着你,很容易忘记是在骑行。都说去西藏是一场修行,我不完全赞同,即使是也只是在前往修行的路上。修行之路比起任何其他学问,更需要才智、冷静的了解、精细的辨别力。踏上精神之路,要尽可能放松,清楚你随身带来的行李:你的缺陷、幻想、失败。明白你的真性是什么,保持踏实而明智的谦卑,一方面要清楚地了解你在精神路上已经走了多远,还有哪些仍然等待你去了解和完成。 八一到拉萨的铁路正在建设,沿路遇到很多施工队伍的施工铭牌。现代化的铁路建设打破了山谷原有的宁静自然,绝大部分路段都是以高架路形式跨在尼洋河上,究竟是祸还是福我无法评判。但内心有一种忧愁,总觉得大多数现代人已经丧失长远的眼光。因此,他们肆无忌惮为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夺地球,自私得足以毁灭未来。 这一带是门巴族人的聚居地,房子的门做的特别漂亮,他们极尽繁复之能事,门用金色汇出图案,还在门边装饰斗拱。房子的屋顶都是统一的蓝色、粉色、紫色,据说全由广东省援建。路上的猪牛羊对来往的车辆熟视无睹,仿佛国道是他们的地盘。 秀巴格萨尔古堡 白云指引我不断前行 路过古柏树风景区,据说那棵柏树有2500年历史、要10人才能合抱,这次没时间去拜访。一座美丽的城堡出现在公路旁,叫秀巴格萨尔古堡,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烽火台。西藏工布地区处在拉萨河谷的东大门,是吐蕃王朝较边缘的地带,也是多种势力的冲突带。所以在西藏的历史上,几乎每个混乱时期,都会在工布地区留下痕迹。工布江达县境内有多处古堡群,而秀巴古堡群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经专家的实地考证,证实古堡始建于唐朝后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堡群在西藏各地均有分布,其建筑风格根据各地的风情和建筑材料而定,有石片砌成的、泥垒的、木制的三种。秀巴千年古堡属片石、木结构,其历史比布达拉宫还早300年。 独轮电瓶车也要去拉萨 尼洋河沙洲 遇到两个骑独轮电瓶车去拉萨的年轻人,开始我还轻视独轮车,觉得年轻人也不想想这是在什么路上,是什么车都能走318的吗?我和小何试图跟着与他们PK一下,结果独轮车的速度比我们快很多,不一会儿就跟不上远远地落在后面。后来打听,充电一次可以走200公里。山高路远,总难不倒前往西藏的那颗雄心。在任何情况下,人以自己最大的能力行事时,再过多的忧虑也都无益。 途经巴河镇,遇见20多天来梦寐已久的路牌:“拉萨326公里”。拉萨!拉萨!我离你已经越来越近! 拉萨还有326公里 工布江达县城在远方云朵下 今天虽然全是平路,但道路平整度不好,有很多起伏一路颠簸。顶着强烈阳光在河谷奔走,全靠体力支撑,最后20公里左右累得有些想放弃。由于大部队远在前面,可能很多人已经到达目的地;太阳逐渐西下快到傍晚,所以不得不咬牙挺住。不能被暂时的困难蒙蔽,每一个选择都有重要性和永恒的价值,不能因缺乏耐心而放弃对信仰的承诺。 下午6点20分,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到达工布江达县城。 第二十二站 9月29日 松多 海拔4288米 今天行程98公里,全程缓上坡。 上坡骑得慢,7点45分出发就一点没敢懈怠拼命赶路。出工布江达,继续沿着美丽的尼洋河前进。今天延续昨天的缓上坡,不过坡度更陡了点,河水也随着地势的升高逐渐湍急起来。进入山区不久,一块巨石挺立河中,上书四个大字:中流砥柱!传说这块巨石是“贡色德姆”修身养性坐禅念经时的坐骑。该石被当地藏民奉为神石,大石上被信众扔了很多哈达以表敬意。 中流砥柱 绿水蓝天 白云下的彩色村庄 统一规划建设的藏民居 五彩民居 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沿路的藏民居统一设计,统一修建。同品牌的太阳能,色彩艳丽的屋顶,每家院子都种着鲜花,盛开的鲜花与五彩屋顶交相辉映。很多藏民家也做旅馆生意,如果不着急赶路,真想停下来住几天,好好体验一回当地的藏民风情,在这空旷的山谷中洗空脑海中都市的烙印。遥远的山边传来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应该是学校广播播放的,在深山峡谷的高原地带听到优美熟悉的的旋律,倍感亲切,就像一湾清泉滋润着久旱的心田,所有的疲劳都随风飘散。心灵完全融入到清新的环境中,不追忆过去,不幻想未来。山谷静穆在流淌的河水旁,远离所有的喧嚣和杂念,心灵与大地融为一体。融合在完全平等的境界中,一切好坏苦乐都消失了。 K4411路碑 渐浓的秋色 中午12点,到达K4411处刚好骑行50公里。公路紧贴尼洋河,于是停下来吃午饭:馒头加饼干。海拔已经4000米以上,烈日当头照,但真正坐下来休息,不一会就感觉到凉。山谷有微风,不能久坐,只好起身前行。可能是高反的缘故,午饭后感觉很困乏,真想躺下来睡一觉。这仅仅是个梦想而已,不敢也不允许我躺下来睡觉,心里十分清楚这一躺下来,就不知道睡到什么时候了。有时感觉在闭眼骑行,可能有时真是闭着眼在骑行。 树叶开始变黄,蓝天白云,浅绿色的河水,一副完美的水彩画面。在K4444里程碑处,很多人停下来拍照,里程碑上被捆了哈达和树枝,还写有藏语。普通的一块里程碑,顿时萌生许多神秘;如果你视而不见,也就是平凡的一块石碑而已。精神的成长需要时间,精神的旅程是一种持续学习和净化的旅程。我们文化中缺的,是专注和丰富宽广的心境。 神圣的K4444界碑 下午4点左右的时候经历时间不长的冰雹,已经见怪不怪。穿上雨衣继续骑行,这是上天有意让我多一次磨练心智的体验。困难和障碍,常常可以变成出乎意料的力量源泉。在这里遇到从雅安出发已经徒步70多天的一对年轻情侣,他们流露出的自信、掩饰不住的幸福感,深深地撞击着我的灵魂。对于他们为什么选择一起徒步去拉萨,我没有精力去瞎想,任何一种猜测都可能是对他们那颗虔敬心的玷污。有一点我深信不疑,就是他们一定放下许多。正是因为他们放下,他们的视野将越来越宽广。他们的喜悦不是平凡的喜悦,这种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而深层的力量、信心和永恒的启示,因为他们再也不受习气左右,因为他们已能真正从旧习气中走出,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改变,并越来越自在。很多人把大象留在家里,却跑到森林里寻找它的足迹。 他们要过河去泡“松多温泉”,祝福他们顺利到达拉萨。前方已经能看见松多彩色的房顶、高耸的移动信号塔。 跨过小桥就是松多温泉 下午5点到达松多。松多是个小地方,海拔4288米,可能是318住宿的最高点。不过因为这里是到拉萨前的最后一个休息点,所以饭馆和旅舍很多。五湖四海以各种方式行走在318上的人陆陆续续地赶到这里。 夜空很通透,繁星点点,一条银河贯穿天穹。就算在盛夏,这里的夜晚都很冷。在这美丽寒冷的晚上,如果穿上厚外套,找个僻静的地方躺下,抬头看看天空,低头想想人生的迷惘,想想迷失的过去和梦想的将来,谁说一定不能走出迷惘呢?那个超越生命以外的世界,不会对幼稚、漫不经心或迷恋财富的人发光。 第二十三站 9月30日 拉萨 海拔3650米 今天行程176公里:27公里上坡,30公里下坡,119公里平路。 昨晚入住客栈的骑行者大概有60人左右,行程的最后一天,路程遥远,都尽早出发。 朝阳洒满山顶分不清是云是雾 征服最后一座高山 5点起床整理行李,在一家小饭店吃早餐,这是专门为行走在318上的人开的饭店。老板是内地人,说不久就要关门回家,大雪封山就没有生意。6点20分出发,天还没亮,漆黑一片,断断续续的狗叫声在黎明前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在手电筒的微弱灯光下开始最后一天的旅程,心情莫名其妙地激动。 回望 胜利就在眼前 松多出发不久经过邦杰塘草原,黎明中有藏民在驱赶牛羊。分不清是云还是雾笼罩着坑坑洼洼的道路,能见度只有5米左右,小心慢慢骑行。天色逐渐明亮,云雾把一座座山峰遮住,偶尔也能看到荒凉山顶的积雪。道路两旁的积雪越来越多,意味着海拔也越来越高。接近米拉山垭口5公里的时候,看见几个骑行勇士在路边的一个山窝里收拾帐篷,他们昨晚就露营在海拔近4900米的地方。 最后2公里,海拔已经接近5000米,骑得十分慢也十分吃力,真正体会到高原骑行的艰难,只能平缓呼吸,不能喘粗气。一个骑行美女累得把车扔下,坐在地上哭泣:骑不动,不走了!他们的队员都停下来为她加油,鼓励她继续前行,就最后1公里到垭口,也是最后一个垭口了!我路过的时候,也鼓励几句,“美女,加油!”。这个时候,任何人都帮不了她,只有靠她自己站起来,咬牙克服高反的疲劳继续前行。人生有的时候,任何地位、财富、身价都无能为力。在大家的激励下,她最终顽强地自己站起来推行,征服她人生中一个终身难忘的高度。 垭口经幡飞扬 山上的雪越来越多,这给枯燥的骑行增添了一丝诗意。最后几百米,虽然坡度不大,但是每骑行一步都是气喘吁吁,咬牙坚持,说慢得跟蜗牛似的一点也不过分。远远的望见垭口大片大片迎风飘扬的经幡,这里的经幡特别多,有的还横垮公路。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吸引着路人前行,仿佛在说永远不要放弃。邻近垭口的时候听见有人求婚:很多人在大声喊“嫁给我吧!嫁给我吧!”。等我到垭口时,求婚仪式已经结束,如果能亲眼看到这场面,一定也会很感动。所有行走在318上的人都在此停留,庆贺自己征服一个高度。 米拉山,我们骑行的最后一座山,川藏南线最高最难的山,就在眼前。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飘撒着许多祭山的经幡和印有经文的纸条。在山口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这里不仅是东南面尼洋河水系与西北边拉萨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湿润性气候和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米拉山以东地区温暖潮湿,植被茂盛;而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植物稀少。 征服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 白雪皑皑的米拉山口 回望米拉山口 路程还很遥远,不敢停留多久,拍几张照片就出发了。下山的路并不陡,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思欣赏两旁的风景,更不在乎美景了。路过达日多乡没有停下来在餐馆吃午餐,在路边啃点饼干面包就继续赶路。到山脚后基本上是平路,因为在修路,路的平整度不好,没有什么危险,拼的就是体力和耐力。估计所有人都是以最快速度骑行,也顾不上团队了,竭尽全力各奔前程,力争尽早到达最终目的地——拉萨! 宽阔的拉萨河 一路上心情经历平静,激动,兴奋,既而恢复平静。今天的阳光感觉特别地好,最后一天以这样的好天,这样的好心情到达圣地,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路上虽然有些看厌了一成不变的群山,但想着离开后也许很久,很久很久都看不到,忍不住还是多望了两眼:那缓缓流淌的河水,那微微飘扬的树枝,还有远山洁白的雪峰。 途经墨竹工卡镇,如果把今天的行程拆为两天,那在这里停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墨竹工卡,藏语意为“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是松赞干布☆的故乡。小镇比较大,房屋较多而且集中,这是一个人口集聚而繁华的地方。路边一所新建的中学很漂亮,一个人工草皮标准足球场格外引人注目。 ———————— ☆松赞干布(617-650),为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在位期间(629-650年),平定吐蕃内乱,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并且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至今备受藏族尊崇。 圣城拉萨就在眼前 没有停留就继续沿着水流缓慢的拉萨河前进,圣洁的拉萨河一路伴着我们进城,道路波浪起伏也不轻松。过达孜后路况变好,由于小何早已经在我前面,天色已晚,我便开始以接近30码的速度连续狂奔23公里,7点30分顺利到本次骑行的终点——拉萨!跨过拉萨河大桥,就进入城区。挂满经幡的桥,满载着的是信仰,是生命! 挂满经幡的拉萨河大桥 神圣的布达拉宫 直接赶到布达拉宫前,这也是每一个骑行者到拉萨一定要做的事情,在布达拉宫前用相机定格终身难忘的瞬间。凝视着神圣的、仰望已久的布达拉宫,虽有难以言表的滋味,但内心十分平静,没有预想的激动。车刚停下几个警察就过来驱赶,不准停留,自行车也不行。我说只停一会,照张相就走也不让,直接来推我的车,心里十分郁闷。临近国庆,布达拉宫前的广场有大批警察执勤。匆忙拍了几张布达拉宫的照片就与先一天到达的小李会合,让他在一个拐角处帮我以布达拉宫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然后直接去客栈,放下行李就去吃饭,一天没吃米饭,饿得我有些心慌。满大街都是外地过来的游客,城市张灯挂彩布置得喜气洋洋,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大腿肌肉有些酸疼外,身体没什么异样。 布达拉宫侧角留影 从成都至拉萨的川藏南线终于骑完。本次旅程共24天,实际骑行23天,共2166公里。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12座,其中5000米以上的2座。一路平安,没有遇到极端恶劣天气,顺利通过102塌方区和通麦天险,没有遇到打劫,没有高反,一路能吃能睡,没有感冒,没有被狗追更没有被狗咬……一切顺利!拉萨,我来了!拉萨之行在遗憾和无奈、坚持和放弃、快乐和痛苦、美丽和危险中结束。 我们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帕隆藏布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与艰辛相伴的是一路壮丽景色:巍峨耸立的雪山、墨绿秀美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的藏区草原、白雪皑皑的原始冰川、碧水相伴的河流峡谷、经幡飘扬的高山垭口、神秘莫测的喇嘛藏庙……路上平均每2天就要翻越一座高山,虽然路途遥远且艰险,虽然对于体力和意志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但仍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骑行者前赴后继…… 每天都要经历春夏秋冬的锤炼,时而暴雨中飞奔,时而冰雹加雪的洗礼,转眼又烈日曝晒;既有和同伴肝胆相照、共克艰难的欢笑惬意,也有寒夜里独自一人骑行在高原的孤寂和胆怯。 我一直都隐隐的知道,有一股力量,指引着一个人为之去流浪,为之去放逐自己。放逐自己的心情,放逐自己的灵魂,放逐自己的肉体。那怕头破血流,那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没有人能够劝得回。因为,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情要完成,那就是他的目的。如果他没有做那件事,就等于什么事都没有做。完成任务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踏上精神之旅,以我们的一切热诚、智慧、勇气和决心转化自己。 没有放弃,所以才能到终点! 你翻越的,只是心中的一座山! 10月1日-4日 转拉萨 出发前就已定好10月5日从拉萨回上海的机票,没时间去更远的地方,除计划去纳木错一趟外,其他时间都呆在拉萨,感受圣城的风土人情。早上醒来已经七点钟,天蒙蒙亮,躺在床上,感觉特别累,肌肉酸疼,全身无力。在路上的那些日子,从没有感觉这么累过;人如果没有目标,精神就会彻底放松,意志力也随之消沉。 布达拉宫背影 转动经筒的信徒 5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 布达拉宫正面 今天是国庆节,拉萨街头喜气洋洋充满节日气氛。阳光透明,天空瓦蓝,树叶金黄,纯净水一样清凉的空气灌进鼻子和口腔。我们围绕布达拉宫闲逛,享受这温暖清新的阳光,眼光不停地探寻着周围的一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神秘而安详的氛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处可见藏民阿爸阿妈和喇嘛,几乎每个藏民都手持一个大小不一的经筒,手上不停地转动,嘴中不停地吟诵,不慌不忙,漫不经心地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周围转走。 煨桑☆ 拉萨四周都是高山,山像连绵不断的长城,山上一棵树木也没有,全是奇形怪状的石头。拉萨城就在这群山之中,是一块很大的盆地。布达拉宫建在拉萨市区西北平地上凸起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 ☆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每逢藏历新年,大年初一,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后来的人只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柏枝、桑面(糍粑)等物,顺便献酒洒浆,跪拜叩首。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也会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吐蕃神话传说中的尼婆罗(吐蕃的附属国,在现在的尼泊尔境内的一个古国)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625~680),641年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二百年间藏汉无战争,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排排有着千年历史的房屋,静静地守护着历史,每一栋古老建筑仿佛都在向我们展示着,诉说着……我们悠闲地逛在街头,累了停下来品着原味藏式酸奶,看着藏族老阿妈做针线,听她口中永无止境的呢喃,讲过去的年华与现在的时光。时光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但幸福却长久地在她灵气不减的眼睛里闪着不灭的光,她信仰着,永远感谢着天对自己的浓浓厚意。 煨桑的青烟四起,八廓街☆上已经挤满转经、叩拜的信徒,拉萨的一天又简单而快乐地开始了。人们的衣着有一种古典的灿烂,在暗红的基调中,那些衣饰犹如寺院中的壁画。黄金和宝石在很多人的脖颈、手指上闪耀着光芒,它们普遍地佩戴在人们身上,包括许多衣衫褴褛的人。 ————————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为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流动的八廓街 部分参加婚庆活动的骑友 长长的自行车队 幸福的新郎新娘 2日上午参加了一个骑友结婚游行活动,他们相识于滇藏线的骑行,今年他们再次结伴骑行318,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米拉山口求婚的那对。活动是他的队友组织的,提前在各个客栈发布消息,没想到全国各地50多位骑友自发参加,长长的自行车车队绕拉萨城转一圈,沿途的市民纷纷为新郎新娘祝福,热情的交警同志帮忙优先通过十字路口。骑行的终点是大昭寺,新郎载着新娘要绕大昭寺转三圈,祈福他们的生活圆圆满满。没有隆重仪式和豪华车队,确有素不相识的骑友自愿地伴随,新郎新娘一直热泪盈眶,共同的西藏梦让他们相识相知相爱。我想新郎新娘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在骑行路上共同度过的艰辛日子,更为各地热情无私的骑行勇士们感动。衷心祝愿他们在人生中顺利度过重重难关! 清晨大昭寺广场 虔诚的小信徒 转磕大昭寺 玛吉阿米餐厅 玛吉阿米餐厅坐落在拉萨市八廓街的东南角,是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的餐厅,餐厅有着浓郁的西藏风情。茶几上有很多留言本,写满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感受,有些游客甚至在留言薄用完后,将向情人的告白写在餐巾纸上夹于其中,餐厅还曾将留言结集出版。 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大约在几百年前的某个星月之下,坐落在古城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馆里,来了一位神秘人,他看似普通却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恰巧这时一位月亮般纯美的少女也不期而至,她那美丽的容颜和深情深深地印在了这位神秘人的心里和梦里。从此,他常常光顾这家酒馆,期待着与这位月亮姑娘的重逢。遗憾的是,这位月亮少女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位神秘人物为追忆月亮少女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 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尽管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如此显赫华丽,但玛吉阿米那土黄的墙壁也一样值得怀念。 永不熄灭的酥油灯 大昭寺金鼎 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大昭寺楼顶远望布达拉宫 广场前的信徒 大昭寺屋顶远望拉萨四周的山峰 大昭寺广场外叩拜 窜起来的是心灵寄托 八廓街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在拉萨的几天里,每天都去大昭寺,围绕八廓街转几圈。然后静静地坐在广场的台阶上,看着那些不停地磕长头的信徒们,跪地、趴下、起身、站立,永不疲倦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十分认真地完成,绝不会有半点偷懒的迹象。被一种说不清的神秘气场左右着,此时此刻自然地抛弃一切思绪忘记一切,浮躁的内心逐渐安宁。 人需要有信仰,至少在你孤独的时候,信仰可以让你不寂寞;人需要有信仰,至少在你深陷囹圄的时候,信仰可以带给你走出困境的力量;人需要有信仰,至少当你绝望的时候,信仰可以给你带来信心。 24小时转拜大昭寺的信徒 虔诚的阿妈 朝拜 十指相扣 全心全意 吟诵祈祷 香雾中朝拜 磕头的老者 心灵祈祷 拥挤的大昭寺门前 叩拜大昭寺 在途中与你相遇 寺院前的地面全用很大的石块砌成,这是一些古老的石块,它们在千百年的跪、爬、抚摸中已呈光滑的青色,是整个广场地面最亮的部分,那些虔诚的香客看上去好像是跪在一面已裂开的大镜子上。八廓街紧挨着寺院,却坦然地洋溢着世俗的快乐,似乎每天都一样从未有过中断。转经的转经、游荡的游荡,买卖的买卖,磕长头的信徒饱受风霜的身体扑倒在大地的沉重声音令人怦然心动,却并不妨碍一队又一队的旅行者嬉笑而过。 夕阳下的纳木错 纳木错经幡飘扬 纳木错晨光 归 吸天地之精华 纳木错的蓝 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m。“纳木错”为藏语,而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诺尔”,两种不同语言的名字却都有着“天湖”之意。这里也是藏传佛教信徒们所尊的四大威猛湖之一,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相传念青唐古拉和纳木错本是一对夫妻,有一天念青唐古拉外出,遇到美丽的羊卓雍错☆,俩人坠入爱河,把纳木错忘记了,纳木错日夜哭泣,泪水泉涌,等念青唐古拉想起妻子赶回来的时候,妻子已经变成了今天的纳木错。于是,伤心自责的念青唐古拉变成了群山,日夜守护在纳木错身边。看着湛蓝的湖水和围绕在湖边的念青唐古拉山,听着那段凄美悲伤的爱情故事,久久不愿离开。 站在纳木错湖边,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 清晨5点半独自坐在纳木错旁的山头上,闭目静听大自然的声音,思绪漫无目标的在风中飘扬,沉醉于圣地的灵性中。生活节奏如此紧张,为了拥有更多的享受,拼命追求更多的财富,最后沦为它们的奴隶,只为掩饰内心惧怕失去的恐惧。甚至不曾为今生花太多的时间思考。想想有些人经年累月地工作,等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已年华老去,濒临死亡,结果手足无措。时刻都想快乐,但追求快乐的方式却那么笨拙,以至于带来更多的忧愁。一直以为如果放下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却再三透漏相反的讯息:放下才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 ☆羊卓雍措(YamdrokTso),藏语意为“碧玉湖”,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 纳木错的朝阳 仰望着繁星闪烁浩瀚的星空,静听湖面的浪涛声,遥望远处寂静无声依稀可见的雪峰,心中洋溢着温暖、幸福,内心不断吟诵: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 我飞羽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后记此文献给和我一起出发的队友,献给偶遇的伙伴,献给所有给过我祝福和支持的朋友们,献给曾经为我担心为我喜悲的亲人们,献给视此为梦想和目标的骑士们,献给波尔精心做的攻略,献给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川藏线上养护道路的武警战士们! 本打算在摄影圈找个同伴,共同的爱好让我们尽量保持同步不至于分离太远。一是出于安全考虑,二是相互之间能留下很多珍贵的照片。这是出发前一个摄影朋友的朋友听说我要骑行川藏线,惊讶地问我的几个问题(一字不少的原话):2014/6/23 9:26:49 你问那家伙几个问题:在上海长期骑自行车吗?如骑车最远的一次骑行是几十公里?骑车远行的海拔记录是多少?有没有扛着自行车步行十几公里的行为?去过西藏吗?给他个建议:先去西藏步行50公里试试,再考虑下一步…… 安全回到上海后,所有人问我有什么收获,我一时无言以对。经过一段时间的宁静,禁锢内心的枷锁逐渐打开,本次骑行的最大收获就是:面对生死的坦然。你无法掌控生命,更无力控制世界。危险、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生和死的交替是生命的自然延续。你活在世界的这一段时间,仅仅是欣赏风景的一个过客。一个人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也许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个别的身份,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份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们的安全感就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如果没有这些熟悉的支撑,我们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想真正面对他。 而今,我也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尽管生活依然,但是所有的记忆永不能忘!翻阅骑行日志,记录在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感觉过去了的恍然如梦,而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在记忆中又如此清晰。见过很多奔走在西藏广袤大地上的人们,但我想,单纯用坐车的方式去旅行,或许很难对西藏有更深刻与全面的认识,也许只有这种近乎徒步的方式才能更贴近一点点那片纯净的天地,才能用心去感受……如果那是你梦想的地方,那就去实现吧,也许只需要你的一个决定,拉萨就会为你绽放最灿烂最美丽的容颜! 这次经历算是我人生中的驿站,它折射出了整个人生的道路也是曲折的,骑行的路是上山下山。人生的路也是上上下下,任何人走的都是“318”,走到山顶的时候必然要下山,走在低谷的时候必然要往上爬。与10多年前的川藏线骑行相比,我们现在要幸福许多:路况好很多,沿途接待站方便得多,各种路况信息便捷得多……向多年前就骑行在川藏线上的勇士们致敬! 川藏南线是世界上最艰险的公路,如果你没有骑行过,就不算是真正的骑者!川藏线上不搭车的人,不到20%;如果说全程骑下来的,不到10%;如果说全程不推车不搭车的,不到5%。川藏线值得勇者去挑战。 如果你骑过,就没有翻越不过去的山,生活中也是如此。 如果你骑过,你的心灵更加淡定,你的内心会变得无比坚强,你的心胸会更加宽广,你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如果你骑过,你就会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如果你骑过,就会无怨无悔,终身难忘! 如果要说一生必游之地,那必是西藏,不来西藏怎知山外山、天外天。 假如不曾与西藏相遇,我不会看到在清晨一路磕头来到布达拉宫朝拜的信徒们。假如不曾与西藏相遇,我不会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圣湖纳木措这样的一个地方,能让我心醉。假如不曾与西藏相遇,我不会体会到一路从业拉山沿怒江72拐下来的心跳。假如不曾与西藏相遇,我依然茫然失措,不知道心被自己孤单了多久。假如不曾与西藏相遇,我还是那个我,每天起床送孩子上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 我回来了,但西藏依旧在那里,也许有一天,再看到西藏也会感叹:西藏若如初见时…… 致谢 川藏线的骑行如今已经不新奇,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回来后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分享。但是,一直犹豫着想写点什么。 2014年2月在旧金山遇到3天前才联系上,已经有30年未见的赵红琴老师,一切发生了改变。共同的人生感悟让我们心心相惜,心灵的交融燃起我着手写书的激情。她不仅鼓励我完成书稿并帮我翻译成英文。为了顺利出版,她帮我出谋划策,奉献她的热情和智慧,我为她对我的信任而非常感动,向她表示由衷感激。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本书的存在。 书稿完成过程中,得到了唐克波、李求实、段超、钟舒瀚先生的细心指点,以及刘芳、田静、徐玲玲女士的无私帮助。还有许多好友给我以鼓励、看法和意见,为我提供灵感源泉。让我无以为报。在此一一感谢! 就像赵老师所言,或许就是多年的修行成就了此次骑行,也给了我与大家分享的机会。 最后,感谢我的母亲。她给了我翻山越岭的勇气和信心,告诉我要远行,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