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胡焕庸线”来看风景名胜的分布及其与世界遗产之间的关系时间:2019-10-29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从古至今挺立着一条条巍峨的山脉。它们似巨龙一般,纵横于神州大地之上。而这些山脉中,气象不凡、风光秀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山峰,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名山大川。横空出世的莽莽昆仑被古人视为“万山之祖”,分隔关中与汉中的秦岭被古人命名为“终南之山”;太行与王屋孕育了“愚公移山”的民族精神;三山与五岳承载着中华社稷的国家观念。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华山天下险,黄山天下奇,一座座景观各异的山岳经过古代文人一代代的描述与提炼之后,以各自不同的性格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高山仰止,形容的不仅仅之耸立陡峭的山崖,更是伟岸高尚难以企及的人格。,巫山云雨带给人们的除却那一份朦胧迷离的景致,更是一份对爱情的向往和追寻。 诗人们在乱云飞渡的山岭中得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思;将军们在长烟落日的山城前,立下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壮志,“马放南山”、“稳如泰山”、“高卧东山”、“夜雨巴山”、“开门见山”,好一派壮美多姿的大好河山。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厚重的人文情怀,在数千年的时光中,逐渐碰撞融合,便形成了中国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那么风景名胜究竟如何确立?它与世界遗产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风景名胜的体验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本源,也就是说它的前身是我们祖国的名山大川。大家可能会问,这些自然山水也就是看着好看,放到现代还能做学问吗?别说现代了,就是在古代,山水的研究也是科学的范畴,那么对于自然山水成因规律的科学的探索,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两位学者,一个是宋代的博学家沈括,一个是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 沈括曾经考察雁荡山,在《梦溪笔谈》中这样写道:
沈括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雁荡山风景地貌的成因是流水对地形的侵蚀所形成的。我国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认为,沈括所说的这个“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实际上就是现代地学里面所讲的剥蚀作用。这说明了沈括对于流水,对于地形的这种侵蚀作用已经有了相当正确的认识。 徐霞客前后用了三十年的时间,遍历了中国的名山大川,考山脉,探河源,洞察山川的美学特征,并且试求取探究解释它们的成因,特别是他对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遥遥领先世界岩溶地貌科学的前例。 对中国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对山有着特殊的情感,都对自然山水和自然山水孕育出来的一切,有着一份非同一般的亲近。风景优美,历史厚重的地方,就叫做风景名胜,而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风景名胜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中国地域广阔,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更因为有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的积淀。 比如杭州的西湖,相信每一个到过西湖的人,都能够被它的湖光山色,塔影流光所吸引和折服。它不仅是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遗产。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苏轼有诗歌称赞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如今西湖还有脍炙人口的“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平湖秋月”等等令人流连忘返的西湖十景。咱们现在用的一元纸币上的图案就是西湖的“三潭印月”。来到西湖这个风景名胜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湖光山色,更多的是能够想到曾经在此留下过自己足迹的古人,他们的诗咏赞叹,他们的愤懑抒怀,他们对人生的求索还有对国家的情怀,都能够让我们站在西湖边上的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就是中国的风景名胜,这就是风景名胜给人的独特的复杂的心理冲击和体验。 风景名胜区的分布规律“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大诗人李白在一千多年前经历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漫漫求索后,依旧无怨无悔地立下的人生志向。在中国人的传统之中,风景名胜带给人们的,早已不仅仅是休美壮丽的山川景色,更是与古圣先贤的沟通对话,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索和叩问。苏东坡在有力海南,经历生死考验之后,写就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人生感叹。站在岳阳楼上,望着眼前浩浩汤汤的八百里洞庭,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让千载之后肚饿人们也不禁为之动容。逶迤绵延的万里长城,残破高耸的狼烟烽燧记录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和“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家国情怀。中国是世界上风景名胜资源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山岳,湖泊,河川,瀑布,海岛,森林,岩溶,火山,每一种类型的风景名胜都以山脉为依托,以文化为纽带,让自然风光的奇绝与人文历史的厚重交相辉映,永久地记录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它们有的承载着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不屈的精神,有的体现着伯牙子期曲水流觞等名士的风流,有的印刻着单刀赴会白衣渡江等将帅的风采,还有的讲述这朱熹讲学,阳明悟道等学者的传奇。截止2018年6月,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经有244个,而省级名胜区的数量更是超过了800处。那么如此众多的各级各类风景名胜区,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特点?从这些细节之中,我们还能看到哪些特殊的规律呢? 我们已经知道风景名胜区是那些风景优美,历史厚重,拥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其实风景名胜区资源是属于国家的一种公共资源,那么风景名胜区在中国到底是怎么分布的呢?在介绍它的分布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在广袤的中国国土上,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你可能不一定知道它,但是它可能会影响过你的生活,那么这条线就是北起黑龙江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的腾冲。这个起于东北至于西南的这条线叫做“胡焕庸线”。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他发表的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地在地图上标注,摸索出这条线。那个时候胡先生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国故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东南方向,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在地图上是清晰的,几乎是骤然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少的一条分界线,就好像从南到北的中国人在接近这条线的时候似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而不约而同地停止,这让胡焕庸先生忍不住在论文中感叹“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虽然胡先生是从人口分布的角度画出的“胡焕庸线”,但是它还承载分割着许多自然与社会的元素,在今天很多方面仍旧适用。这条人口的分割线与气候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的分割线,均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重合。线东南方向以平原,水网,丘陵为主,自古以来,农耕以经济为基础,线西北方向人口密度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下。针对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而言,大部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分布在“胡焕庸线”的东侧,线西侧风景名胜区的数量我们大家却很少了解。2017年的244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胡焕庸线”东侧,就有220处,90%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在这一边,非常密集。 我们举一个例子,四川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与川西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国家级别的自然保护区。那里的蓝天,白云,湖泊和森林组合成奇妙,奇幻,优美的自然风光,再加上九寨沟原始的生态环境和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因此九寨沟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什么是“世界遗产”九寨沟,这个藏于川西北崇山峻岭的灵秀宝地,因为长期的与世隔绝而并不为外人所熟知。直到1975年的一次综合科学考察,九寨口世上少有的绝美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1982年,九寨沟正式被确定为风景名胜区,然而九寨沟的风貌却并不是中国西部最为典型的代表。提起中国的西部,人们南海中出现的自然景象往往要么是高原雪域的苍茫纯净,要么是大漠孤烟的瀚海黄沙,而四川的九寨沟,西藏的林芝,新疆的吐鲁番等水草丰茂,山明水秀的地方,以其瑰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中国西部最耀眼的世外桃源。但是对于青藏高原和中国西北而言,最为典型的风景名胜却依旧是气势磅礴的大型山脉,浩渺无垠的大型湖泊和悠远绵长的丝绸之路。南迦巴瓦,珠穆朗玛,唐古拉,昆仑,天山,这些终年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脉展示着中国地理的高度。青海湖赛里木湖,博斯腾湖,喀纳斯湖,这些高原湖泊和湿地草原孕育了中国游牧民族的独特文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精绝古城,楼兰古国,这些赋予传奇色彩的名胜古迹。 中国西部的风景名胜与东部截然不同,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处都面积巨大,历史悠久,不仅拥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更是中华民族不断融合,开拓,交融的独特历史记录风景名胜,东部数量多,西部体量大,东部与西部共同构成了中国风景名胜区,群星璀璨的分布体系。然而,在众多风景名胜区中,却有一部分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遗产,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珍爱与保护的特殊对象。那么,究竟哪些风景名胜成为了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称号又更多地体现了什么样的独特价值呢?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风景名胜区的分布东为什么东部较多,西侧较少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一个自然和历史的过程中去看,其中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上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中国传统的风景观受到地域的这种影响,中国人比较熟悉的风景都在东部,当然也和降水有关,比如武夷山,雁荡山,黄山等等,都是流水切割侵蚀造成的风景。同时主流文化都比较欣赏这些唐诗宋词,山水画主要描绘的也都是这些景观。相比较而言西部的景色,一个历史时期以来,人们对西部的景观了解较少,对西部缺乏整体系统以及概念上的这种认识,更谈不上审美。不过这种现象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交流以及科学,学术研究的拓展逐渐消失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转变。同时也更加认识到广阔的西部地区的神态价值极其保护的重要性。 经过刚才的介绍,大家都对风景名胜区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事业,就是世界遗产。我们先介绍一下世界遗产形成的背景,早在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但是这项工程就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边一些珍贵的古迹,比如说阿布辛贝神殿。在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阿布辛贝神殿等古迹被仔细地分解,然后运到了高地,再一块一块地重组,建构起来。这个保护行动,耗资8000万美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资金是由50多个国家募集而来的。这次行动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并且促进了其他类似的保护行动,比如挽救意大利的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城等,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这就是最开始的世界遗产所形成的背景。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定义,世界遗产是指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一种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从分类上讲,分为文化遗产,文化景观,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截止到2017年,中国只有52项世界遗产,文化遗产有30项,文化景观有6项,自然遗产有12项,混合遗产有4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二。有一处风景,我要说它是世界遗产,你一定会有质疑,凭什么你说它是世界遗产。其实世界遗产不是我们随便说说就可以确定的,是有相应的一个标准进行判定的。现在的世界遗产标准一共有十条,其中有六条是针对文化遗产的,四条是针对自然遗产的。理论上来说只要有一条标准,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是符合的,那么这个遗产地就能够申遗成功。 在以去刚刚申遗成功的青海可可西里为例,其遗产地广袤空阔,洪荒生机,这里广达数万平方公里的荒野和繁衍期间的生灵与高山冰川,原野和湖泊一道,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很少有人类干扰的荒野栖息地和青藏高原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景,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自然美,不见于地球任何其他的地区。可可西里遗产地超过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为青藏高原所特有,与之共存还有大量特有的食草哺乳类动物和脊椎动物,特备是有名的藏羚羊,其数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约40%,保存了藏羚羊,完整生命周期的栖息地。因此这类遗产地符合世界遗产标准七,也就是顶级自然现象或者具有绝佳自然美景和美学价值的地区,以及还符合标准十就是最重要的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 风景名胜与世界遗产的关系从1985年开始,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中国的泰山,长城,莫高窟,明清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六个项目被评为世界遗产。在这之后的30年间,中国的名山大川不断地给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惊喜,既有诸如武当山庐山,三清山,武夷山,中国丹霞等著名山岳又有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等民居建筑,更有杭州西湖,丝绸之路等积累着独特而厚重历史文化的名胜所在。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遗产保护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早已让全世界为之惊叹。那么在中国,风景名胜与世界遗产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在世界遗产之中,我们又能读出怎样特殊的自然,文化价值呢? 通过上面的讲述,大家对世界遗产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那么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它们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的52项世界遗产有40项是风景名胜区,而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中,绝大多数也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文物保护单位,因为风景名胜区是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适应我们国家的国情和遗产保护的制度,所以我们起名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当然它是也就是我们国家遗产保护的最主要的阵容之一。另一方面风景名胜区的本质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融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保护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山水文明,象征了我国的江山社稷,更展示 中华文明独特的人地关系。所以风景名胜区也是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区域与当今的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性质与价值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保护我们的遗产的这种意义何在?如果从文化的方面来讲,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种传承需要有更多的这样的一些事业来支持,其中保护地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它保护了我们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在历史时期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那么它的这种真实性的存在就是我们后世子孙能够通过这种重要的这种遗存去认知,去体会我们的文化的最重要的这样一个场所。那么从自然的角度来讲的话,像这种大的地域空间综合体的这种保护地,小的有几十平方公里,大的到成百上千,上万的平方公里的这样的一些保护地,它们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意义,肯定是无与伦比的。 “双遗产”的独特之处中国的五十余项世界遗产,每一项都展示着奥妙万方的魅力,都拥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从跨越十五个省市区的万里长城,到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可可西里,皖南古村西递宏村是至今人们仍然繁衍生息的小小村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自然原鲜有人迹的自然乐土。丝绸之路是今天依旧繁忙的国际商贸大通道。中国的世界遗产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历史悠久,特征鲜明,内涵独特,面对着这些琳琅满目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我们的国土更加热爱,都会对我们的文化更加自信,都会对我们的未来充满期盼。 然而,很多任可能并不知道,在这五十余项世界遗产当中,只有四项不仅被联合国的专家确认为世界自然遗产,更是得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它们是号称“五岳独尊”的东岳泰山,被尊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从南宋至今声名鹊起的福建名山武夷山,还有地处四处盆地的峨眉山与乐山大佛。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被恒,为五岳之长。不仅因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而享有盛名,更因为“稳如泰山”,“国泰民安”,“人心齐,泰山移”等语言的传播,而深入人心。它屹立于中国东部,齐鲁大地之上,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概,成为了首屈一指的中华名山。黄山号称“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这座大山不仅地貌奇绝,世间少有,更因为李白,徐霞客等古代名人,张大千,刘海粟等近代巨匠的塑造,展现出了中华山岳的另一种风姿和文化。武夷山地处中国东南,不仅是中国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之一,更因为“朱子理学”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而享誉海内。“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李太白的一句诗,将峨眉山的高邈端庄带入了中国文化之中。 今天峨眉山和武夷山一道以其世间罕有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乐山大佛,静静地在三江交汇处,矗立了一千多年,这尊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造像,为何开凿于此?如何屹立千年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谜题?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这四项遗产成为了中国仅有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那么,他们与中国的其他世界遗产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举世瞩目的双遗产所在地呢? 双遗产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的双重遗产的意思。同时具备了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种条件的这样一个保护地。截止到2017年,我国的双遗产有4出,分别是山东的泰山,安徽的黄山,四川的峨眉乐山风景名胜区以及福建的武夷山。 关于安徽的黄山,人们曾在游历黄山之后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也被称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为什么叫做奇山呢?荒山上的松树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或者耸立挺拔,或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龙盘根,或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黄山玉屏峰上的迎客松最为有名,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中国的国宝,你再看黄山上的奇石,现在黄山上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它们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其形态可谓是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武夷山里边,很重要的一个是丹霞地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存是中国传统历史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制度的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非常地盛行,那就是一些著名的先贤或者大师,他们带领学生在名山胜水之间建立的书院,然后在武夷山里边有一个这样很有名的书院叫做武夷精舍,这是朱熹所创办的。中国儒家弟子一直认为这种山水环境与人格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就诞生了一种属于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就是我的书院是设立在这种名山胜水之间的。 峨眉山很显然是我们国家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即使你不是一个佛教徒,你依然可以到这个名山大川中去,到风景名胜区中去,你可以去贴近自然,认识自然,去陶冶自己的情操。无论是这种山水的审美,还是在登山过程当中的健体,你要相信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你仍然可以体会到自然的神奇,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